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正在讓古老的中醫藥煥發勃勃生機;中醫獨特的健康觀,也正在為人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9月15日,記者從河南省獲悉,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中醫藥將在河南這片土地上更加熠熠生輝。
目標:中醫藥強省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規劃》明確我省中醫藥“十四五”發展目標:
中醫藥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以三級中醫醫院為核心的中醫優勢專科集群在全國形成較大影響,建設3個以上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市級公立中醫醫院全部達到三級中醫醫院建設標準,縣級以上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實現中醫藥科室標準化設置,婦幼保健機構設置中醫婦科、兒科。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中醫館全覆蓋,25%以上建成示范中醫館。
中醫藥人才隊伍結構趨于合理。培養中醫藥學科領軍人才20名、拔尖人才100名、青苗人才1000名,建設一批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
中醫藥產業和健康服務業提速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600萬畝以上。
建設高質量中醫藥服務體系
《規劃》提出,我省要不斷壯大骨干中醫醫療機構,90%以上的市級中醫醫院達到三級甲等水平,90%以上的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
而在基層,《規劃》明確,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中醫館全覆蓋,25%以上建成示范中醫館,100%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80%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此外,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全部設置中醫臨床科室、中醫門診和中醫病床。
提供全生命周期中醫藥服務
我省將打造“豫醫服務”中醫藥專科專病品牌。圍繞骨傷、腫瘤、兒科、肛腸等專科和肺病、心血管病、艾滋病、糖尿病等專病,優化診療方案,推廣成熟技術,研發有效藥物,提高臨床療效。加快建設26個省級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和32個省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
強化中醫藥特色康復能力。三級中醫醫院全部設置康復科,70%以上的二級中醫醫院設置康復科,培養500名中醫康復醫師。
《規劃》還提出,我省將依托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設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依托省中醫院建設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和緊急醫學救援隊。
打造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隊伍
《規劃》指出,我省將持續提升中醫藥院校教育水平。鼓勵西醫學習中醫,將中醫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加強醫教協同,推進中醫藥畢業后教育與專業學位銜接,完善以中醫思維和臨床診療能力培養為主線的中醫藥畢業后教育培訓模式,將中醫藥知識作為臨床類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考核內容。
“十四五”期間,按照國家和我省有關規定評選表彰50名省級名中醫,發揮名老中醫藥專家在中醫藥傳承創新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發展高效能中醫藥健康產業
提升“豫產”藥材質量——以盧氏縣、嵩縣、淅川縣、新縣等42個縣(市、區)為重點,發展優質“豫產”藥材,到2025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600萬畝以上。
做大做強“豫藥”產業——挖掘和傳承道地中藥飲片炮制工藝,鼓勵中藥飲片生產企業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開展研究,應用先進設備和工藝,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豫藥”品牌。
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體系
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平臺建設。支持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繼續推進2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骨傷、呼吸疾病、心血管疾病等3個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
同時,不斷挖掘傳承中醫藥精髓。開展中醫藥古籍、文獻普查登記,推進數字化保護工作。挖掘整理傳統中藥制劑技術,開展民間中醫特色療法收集、整理、評價及推廣工作,建立合作開發和利益分享機制。
推進中醫藥文化繁榮發展
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鼓勵建設中醫藥博物館、展覽館、文化館、主題公園等,建設20家左右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支持建設張仲景博物院。
提升中醫藥治理管理水平
備受百姓關注的,中醫藥和醫保如何結合?
根據《規劃》,我省將持續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探索實行中醫病種按病種分值付費模式,遴選中醫病種,合理確定分值,實施動態調整。
同時,探索對部分慢性病病種等實行按人頭付費、完善相關技術規范等方式,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適宜的中醫藥服務。
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列為醫保、大病救治等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將適宜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和中藥(含醫療機構制劑、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