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聯建“醫—社—站”,探索城市醫聯體發展新模式

          2022-09-30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九月清晨,秋高氣爽。位于高新區的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大廳,已是一派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

          看著各診室外排得老長的候診隊伍,你很難想象兩年前這里還是門可羅雀,只能看些頭疼腦熱的小毛病,無法滿足周邊群眾的看病就診需求。

          自2020年5月與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聯姻”之后,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轉變。據悉,在與該中心的合作中,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積極探索城市醫療集團建設模式,采取聯建方式,形成“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急救站”的緊密型合作機制,打造出一家功能齊全、設備完善、高效運行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轄區22個社區(行政村)約16萬余常駐人口提供高質量的基本醫療服務。

          強專科,補短板|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

          賈大爺家住中原區梧桐路辦事處賈莊村,90歲高齡的他患冠心病、高血壓10多年了。平時,每隔一段時間兒子都專門請假一天,帶他到離家16公里外的一家三甲醫院定期檢查、拿藥。

          今年6月的一天,賈大爺左胸突然持續性隱痛,還伴有氣悶、頭暈等癥狀。兒子在單位一時趕不回來,賈大爺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來到家附近的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天,正好遇上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心血管二病區主任宋昆鵬坐診。他為賈大爺做了詳細檢查,發現老人動脈硬化、心動過緩、左心室肥大,24小時里心臟出現了496次長達2秒的停跳,最終確診為“竇性心律過緩、竇性停搏”,必須安裝起搏器方能改善癥狀,延長壽命。

          宋昆鵬建議老人馬上植入心臟起搏器,賈大爺通過“綠色通道”由轉診車送往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順利完成了植入手術。宋昆鵬說,賈大爺出院之后,定期在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復查即可,“老人的后續情況都會通過這里的醫生及時反饋給我們,我們也會定期來中心坐診”。

          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心內科主任李東岳說,“以往,這樣的患者是留不住的,都想去大醫院。現在,我們和中心醫院實現了資源共享和同質化醫療服務,患者兒子覺得既放心又方便,還主動加了我的微信隨時溝通咨詢。”

          據悉,在2020年5月之前,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除了急救站,只有內科、婦產科、普外科、中醫科等幾個治療常見病的科室。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接手幫扶之后,按照按照優質服務基層推薦標準要求,著眼補齊短板,完善麻醉科、新設置輸血科、耳鼻喉科和康復科,升級口腔科,新成立安寧療護病區,更新換代了醫療設備,新增醫療面積1000多平方米……科室設置更趨合理,能夠完成部分三級手術和婦科手術,解決了基層服務和部分常見病診治的缺口,最大限度滿足轄區居民的醫療需求,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了完美蛻變。

          下基層,深幫扶|提升基層醫生診療水平

          “唐主任每周四上午都會來中心跟我們一起查房,還針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專門授課”。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科主治醫師張新麗提到的“唐主任”,是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派遣到該中心擔任業務院長的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唐建東。

          張新麗表示,在學習中,大家都獲益匪淺,“他的授課培訓特別實用,都是臨床操作的細節和經驗,還會為我們設計專門的書面和實操考試,驗收我們的學習成果。”長此以往,基層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都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

          唐建東說,這種幫扶和人才培養制度不僅僅限于一個學科,而是在中心各科室廣泛開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深層意義,絕不僅僅停留在專家下基層坐診這種層面,而是需要幫助基層把技術水平提升起來,把人才培養起來。”據悉,為了推動醫療服務同質化,提升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根據該中心業務發展需要,組建由神經內科、內分泌科、骨科、普通外科、中醫科、婦科等專業的專家和資深護理專家組成幫扶團隊開展對口幫扶,規范查房程序、舉辦專題培訓,傳授手術技巧,培養基層醫師臨床思維,提高醫務人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體系服務能力和水平。

          同時,借助“互聯網+醫療”,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開通了與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的遠程心電、遠程會診、遠程培訓和遠程影像系統,構建與區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布局均衡、分工明確、技術先進、服務高效、體系完整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周邊居民信賴,基層醫生受益,良性循環由此形成。2021年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專家院內會診55次,疑難病例討論74次,住院查房68次,幫助指導完成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部分手術治療,全年遠程心電完成診斷10884次,遠程影像診斷10817次,全面提高基層醫師的門診常見病、多發病診治能力。

          數字的對比最能說明問題,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王連軍說,幫扶帶來的改變顯而易見,2019年,中心全年住院人數440人次,而2022年1-8月份,住院人數就達到了1500人次;2019年全年開展手術28臺,2022年1-8月份,已經開展手術130臺。“像疝氣、闌尾炎這種以前我們得開大刀的手術,現在也已經實現了微創操作。”

          找定位,聚人心|激活中心發展動力

          隨著高新區人口數量、密度逐漸增多,120急救中心接到的呼救任務也在逐年遞增,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5號急救站2020年8月正式上線接診,輻射范圍從鄭州西四環到繞城高速,北到連霍高速廣大區域。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65號急救站在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的和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共同運營下,為轄區民提供急危重癥救治服務,全年共出診1770次,全年急救站出診到達現場平均時間為5-12分鐘,院前死亡率下降至2.67%,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急危重癥病人救治能力的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急危重癥救治系統逐漸建立,在所轄區域內,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高。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帶動和強化了家庭醫生服務意識,提高了全體醫務人員為居民健康服務的簽約能力。而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和新型醫療設備的添置,又使家醫簽約服務如虎添翼。王連軍說,“在中心醫院慢病管理中心的幫扶下,我們成立了監督管理質控小組,建立鄉村醫生責任制,健全和完善村醫例會制度,推出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供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真正實現‘醫防融合’,更好地實現家庭醫生‘健康第一守門人’作用。”

          金科城壹號院是內科主治醫師張新麗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負責的區域,截止目前,她和團隊已為轄區68055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檔案,為簽約居民提供專業、暖心的健康服務。據悉,像張新麗這樣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成立了6個,實現了轄區全覆蓋,全年簽約率為 94.31%。

          “健康老齡化”已成為健康中國建設進程中愈發重要的一項課題,針對轄區內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派遣公衛專家對溝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成立公衛科人員進行了多次培訓,帶領公衛人員下社區對失能老年人進行入戶簽約建檔等服務,為轄區65歲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另外還在轄區社區內建設了1個健康小屋,開展了糖尿病、白內障、冠心病等老年病25期通俗實用的健康科普講座,受益群眾20000余人次,讓轄區內的中老年人過上健康、快樂、有價值的生活。

          王連軍表示,基層能力的強弱是醫聯體建設成效的試金石,緊密型醫聯體需要“化學反應”,打造以大醫院為龍頭、輻射基層的“和諧醫療生態圈”,分級診療制度才能真正落地,在后疫情時代更好地推進醫聯體建設。

          正觀新聞·鄭州晚記者? 邢進

          分享到: 編輯:白賀 統籌:劉書芝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