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非凡十年 見鄭城長”特別報道 | 教育十年 過去忙接送,現在可托管

          2022-09-30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教育,是民生之基,更是強國之本。十年間,鄭州在教育上的投入逐年加大。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十年來,鄭州教育從市民關切的小處著手,一步步將鄭州教育繪成人們期待的模樣。

          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千萬個鄭州人眼里,又有多少個鄭州?剛剛過去的十年,是鄭州教育全面發展的十年,這十年里,又有多少個不一樣的感受?眨眼間,出生在鄭州的方田已13歲,他從3歲上幼兒園到現在上初二,恰好十年。這十年,留存在方田心中的是滿滿“教育幸福感”。

          放心餐、延時課堂,給孩子送上“幸福感”

          “媽媽,我們這學期的飯菜品種又增加了好多。有餃子、燴面,我愛吃的雞翅、芹菜炒肉絲,早飯也有好多樣呢,吃得飽,也吃得好。”開學一星期周末回到家,上初二的方田(化名)就高興地向媽媽“報喜”。

          回憶孩子當時的情形,楊女士發自內心的笑意再次浮現。從初一開始,兒子有了新身份——住宿生,6人一間宿舍,配置有衛生間和存放私人物品的柜子。一學期后孩子長了個兒,還重了十多斤。

          2015年9月,方田在北三環外的四月天小學上一年級。好在有學校的“校園午餐”和隨后的“延時課堂”等服務,解決了楊女士的“煩惱問題”。

          “上午11點左右就要接孩子,經常忙得焦頭爛額。當時孩子小,最操心午餐和下午放學后咋辦。”回憶起孩子2018年9月上一年級時候的事兒,市民婁玲至今頗有感觸,他們夫婦有時候中午趕不回來,孩子的午餐和接送就成了大問題。“孩子中午能在學校吃午餐,午餐后還能在班里休息一下,放學后有延時課堂,寫寫作業或做其他活動,等家長來接,解決了我們的難題,學校真是把好事辦到了家長心坎上。”

          把學校供餐工程做好,讓孩子能吃上安全、好吃、種類繁多的午餐,做優延時課堂等,鄭州一直在努力穩步推進全市中小學供餐工作。2020年鄭州市相關文件就明確,要在當年年底前,中小學實現午餐和課后延時服務兩個“全覆蓋”。

          現在,無論是小學食堂還是初、高中,學校食堂的飯菜葷素搭配、有菜有湯,營養均衡,菜譜一周一換,短短十年,孩子們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吃得營養”。

          早在2019年,金水區教體局就開始指導部分試點學校先行探索和開展課后服務。2020年11月2日,金水區中小學全部實施課后延時服務,區域課后服務實現全覆蓋。

          現在,鄭州市中小學精準有效的“公益性、高質量、多樣化”課后服務新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多元、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既滿足了學生和家長多元化的服務需求,也讓學生得到了全面發展。

          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讓家長“更滿意”

          位于鄭州北邊的金水區四月天小學,2012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為金水區優質教育資源倍增工程項目。學校位處居民區之中,周邊有10多個小區,玲玲(化名)就住在學校附近。2015年,適齡的她進入了金水四月天小學,在家門口就能上一年級。

          隨著城市發展的迅速推進,人員居住密集區域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讓人們渴望有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能用在孩子身上。十年前,不少孩子只能跑遠路去尋求好一點的教育資源,而四月天小學最大限度解決了周邊居民“上好學”的愿望。

          十年后,投入使用的新建小學越來越多,其中二七區自2016年以來新增中小學、幼兒園64所,這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實現了能在家門口上學,并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在嚴格控制班額、確保消除特大班額的目標下,努力挖掘現有學校辦學潛能,充分滿足轄區群眾子女入學需求。”鄭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

          據8月27日召開的鄭州市2022年教體文衛重點民生實事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公辦幼兒園新增76所,增加學位20880個;小學投入使用22所,增加學位31815個,其中市區增加學位25110個;初中投入使用10所,增加學位16350個。未來3年,鄭州市將計劃投入使用中小學(小學、初中)90所,提供學位12.6萬個;新增公辦幼兒園48所,新增學位17.2萬個。

          市民感受到的優質教育資源“福利”,不僅僅體現在小學,還體現在了幼兒園上。兒子已上高二的孟先生說,現在幼兒園越來越多了,他二妹的兒子去年很輕松就在金水區上了小區附近的公辦幼兒園。

          另據媒體報道,今年,金水區新增公辦幼兒園6所,還依托學前教育區域聯盟,發揮省級示范園輻射帶動作用,提升辦園水平,著力實現幼有所育。

          依托集團新建學校,讓優質教育資源更均衡

          十年來,在鄭州市的新建校里,集團化辦學帶動新建校成了主旋律,通過集團校優秀的教師團隊和豐富的管理經驗,為家長提供家門口的好學校。

          2022年7月16日,鄭州市教育局下發《關于公布首批公辦中小學優質教育集團名單的通知》,30個公辦中小學教育集團榜上有名。到2025年底,鄭州市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到85%。

          今年,鄭州市內新建14所學校。其中,鄭東新區有2所學校是依托教育集團化辦學,即文苑學校教育集團北校區和文苑學校教育集團白楊路校區。金水區新建的2所學校,金水區緯五路第一小學普慶校區和金水區農科路小學國泰校區,均是圍繞集團校來打造,新生入校以后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另外,依托口碑好的學校重點打造,也成為一大亮點。

          管城區1所新建小學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外國語小學振興路校區,依托的正是外國語小學資源。在中原區3所新建小學中,有2所是依托中原區伊河路小學而重點打造,分別是鄭州市中原區伊河路小學山河道校區、鄭州市中原區伊河路小學建六校區。高新區3所新建小學中,鄭州一中高新實驗小學將共享鄭州一中的優質教育資源。而惠濟區的1所新建小學為惠濟區國基路小學。

          “對‘名校’之‘名’和集團化辦學,是要按照管理一體化、教育教學一體化、資源共享一體化原則,對教師進行分層分學科培養,讓更多學生遇到好老師。”教育人士路銘表示,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優質的教育資源正化為甘霖,滋潤每一株嫩芽,讓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均衡發展的紅利。

          如今,一所所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窗明幾凈的新教室,嶄新的籃球場、全天候開放的讀書角、藏書豐富的圖書室、全覆蓋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義務教育學校成為群眾公認的“最好最安全的建筑”,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讀上心儀的好學校,無疑讓更多家長心里樂開了花。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一項項改革舉措、一組組數據見證著十年來鄭州教育成果惠及千家萬戶的好成績。如今,無數“家門口的學校”在短短幾年間煥然一新,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實現了“在家門口上學”。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唐善普


          分享到: 編輯:白賀 統籌:劉書芝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