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節日我在崗|鐵路洗滌工“小組長”的“大擔當”

          2023-10-0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今年黃金周長假,和每個節日一樣,總是鐵路人最忙的時候。但是當乘客乘坐列車,進入干凈整潔的臥鋪車廂,享用散發著清香氣味的臥具時,可曾想過,在這背后,有一個工種在默默的付出與堅守,它就是鐵路洗滌工。10月4日,正值鐵路客運高峰,國鐵集團鄭州局鄭州客運段鄭州洗滌廠里也異常繁忙。

          在鄭州洗滌廠燙平機前忙碌的一組組長張海榮今年45歲了。她短發,走路辦事風風火火,說起話來,一板一眼,邏輯性很強。她干洗滌工11年,當組長9年。9年里,她記不清帶頭洗滌了多少臥具,只知道列車越開越多,對臥具潔凈度要求越來越高,她的責任越來越重。
          這個洗滌廠承擔了鄭州開往全國各地旅客列車的臥具洗滌和熨燙整形工作,他們每天需要對42000件的臥具進行洗滌,然后熨燙、整形、打包,再如數發還給各趟列車。今年十一黃金周,鄭州站在開行232對圖定列車的同時,增開臨客51.5對后,每天又增加了1萬多件臥具的洗滌量。人沒有增加,工作量增加了。為此,在這個長假,張海榮每個班都提前1小時到崗,對人員合理安排,確保每個結合部都順暢,確保每件臥具干干凈凈。

          洗滌工的活并不輕松,每天,在列車終到鄭州車庫后,列車上的床單、被套、枕頭套由一輛小卡車拉到洗滌廠,然后由三四名分揀員來分揀。這是臥具洗滌的第一道程序。分揀員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床單、被套、枕頭套熟練地分揀。分揀并非易事,分揀員要分成色進行一件件分揀,從中揀出瓜子皮、口香糖等雜物,還要把受污染嚴重的臥具分離出來,比如被染發劑污染了的臥具就得單獨重點處理,避免洗滌過程中交叉污染。臥具分揀完,按照類別送入大型洗衣機洗滌。臥具洗干凈后,進入下一道工序,烘干、熨燙、整形、折疊、入庫。
          熨燙整形的程序,就是不斷地把洗滌過的床單、被套等扯開抻直了,送到帆布傳送的燙平機上。燙平機里面是蒸汽,同時起烘干作用,為防止手指磨損和燙傷,作業時再熱的天氣都要戴上手套。

          在這個由十幾臺機器形成洗滌的閉環中,因為機器不能停,洗滌工一人一崗,如果哪一個人需要上衛生間或臨時有什么事,張海榮就得頂上去。她就像一個旋轉的陀螺停不下來。在機器轟鳴的廠房,看到張海榮一會去烘干機當替補,一會去分揀處當替補,一會又幫助推車讓臥具入庫。所有的機器運轉、工人作業,都在她心目中掌控。一名職工的老人突發疾病搶救需要請假,張海榮立即頂上去,一干就是一天。
          張海榮性格急,干活麻利,一條床單從扯起、折疊,到摞好,僅需3秒鐘。據張海榮介紹,洗滌工這個活看似簡單,其實并不輕松,既需要力氣又要有技巧。每完成一件臥具的洗滌,整個環節由扯、拽、抖、捋、碼、抱、放七個動作一氣呵成。這七個動作每人每天要重復上千遍,沒有一把子力氣還真不行。

          因為長期在帶有蒸汽機器的環境工作,加上她的拼命勁兒,她兩只眼睛視網膜色素逐漸病變,視力嚴重下降,現在鑒定為二級殘疾。今年黃金周前夕,為了盡可能提高視力,應對大客流,她就利用公休的時間,到醫院對眼睛中的晶體進行了更換。
          “干一天活,下班回到家,整個身體都癱了,身子完全直不起來,覺得手和腳酸得不像自己的。但是,轉念一想,能讓旅客用上我們洗滌出來的干凈臥具,挺有成就感的。” 張海榮說。
          張海榮雖然只是個小組長,但是需要操的心還真不少,她管著60多號人,有洗滌工、維修工、鍋爐工、入庫工、化驗工、干洗工等。這些工種組成了密不可分的大鏈條,確保每個班42000萬件臥具的洗滌、入庫以及乘務員公寓臥具的正常更換。
          這60多號人以前都是列車員,因為各自身體的原因,或因為家里其它方面的困難,組織上照顧他們下車改職為洗滌工。所以,如何確保這支隊伍的穩定,張海榮就像個“小政委”,潤物細無聲地把思想工作滲透到了每個職工的心中。時間長了,大家有啥心理話,都愿意毫不保留向她傾訴,60多人的團隊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
          “人生是個圓,有的人走了一輩子,也沒走出命運畫出的圓,他就是不知道,圓上的每一個點,都有一條騰飛的切線。”這是張海榮的工作“技巧”,也是她的工作常態,在平時,在假日中,旅客看不到她,但她卻一直在默默守護著一個大鏈條,用這個大鏈條為旅客提供溫馨的服務。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張倩 通訊員 陳有會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