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持續開展,一場接一場“生命接力”仍在繼續。10月20日,省會兩名“暖男”張學中、劉文龍因愛結緣,同日捐獻造血干細胞,為兩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帶去重生希望,成為鄭州市第383位、384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二次捐獻?救人到底
今年41歲的張學中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到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了。2021年11月29日,在加入資料庫10年之后,張學中成功為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履行了自己“救人一命”的鄭重承諾。對此,張學中表示:“其實我做的這點事不算什么,只要能救到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第一次捐獻結束后,張學中重新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時隔9個月,來自鄭州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再度響起,原來張學中救助的患者由于病情加重,需要二次接受造血干細胞捐獻。對此,張學中做出了同樣堅定的選擇:“好事做到底,絕不能半途而廢。”
經過捐獻前體檢,張學中的第二次捐獻時間被定在10月20日。在積極做好自我健康防護的前提下,張學中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積極配合捐獻。張學中表示:“能夠救這位患者,是我的幸運,也是我們兩個之間的緣分,相信這次患者一定能戰勝病魔,重獲新生。”
與死神賽跑?救人于危難
與張學中做出相同選擇的還有來自新鄭的劉文龍。
今年34歲的劉文龍是中原銀行新鄭薛店支行的行長,同時也是一名共產黨員。2021年3月,在單位組織的黨員干部獻血活動中,劉文龍了解并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他表示:“當時其實也沒想那么多,如果能有機會在不影響自身健康的前提下拯救別人,是一件好事。”
機會來的十分突然。2022年10月10日,劉文龍接到鄭州市紅十字會電話,得知自己與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并且由于情況緊急,需要加急開展捐獻流程。如果此時沒有合適的造血干細胞輸入,患者將面臨死亡的威脅!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當即展開全國篩查,最終選定了劉文龍進行緊急動員。在這種情況下,劉文龍當即表示:“這沒有什么好猶豫的,在入庫的那一刻我就已經許下承諾,做好了決定,需要我做什么,我一定全力配合!”
時間就是生命,與死神之間的賽跑開始了,第二天一大早,在新鄭市紅十字會的協調下,鄭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與志愿者趕往新鄭,第一時間陪同劉文龍到醫院完成高分辨配型血樣采集和捐獻前體檢。經過多方協調與努力,捐獻被定于10月20日進行。
為了保障捐獻順利進行,劉文龍提前從新鄭出發趕往鄭州,并于16日開始為期4天、早晚各一針的動員劑注射。在此期間,劉文龍積極做好防疫保護,吃住都在賓館,堅持賓館醫院兩點一線。
在短短10天的時間內完成捐獻,劉文龍感慨到:“時間不等人,我快一分鐘,患者就多一分活下來的希望。聽說患者給你我年齡差不多,也是上有老下有小,所以也能感同身受,我挽救的不僅是他的生命,更是整個家庭,所以我不管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