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一場為時十個小時的愛心接力 “熊貓血”孕婦已安然住院待產

          2022-11-16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11月13日23時5分許,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門口。還有3天就到預產期、自己又是“熊貓血”、前段時間核酸檢測異常的李丹(化名)依舊忐忑不安。她抓著母親的手,手心里滿是汗。

          醫院門口,等待良久的婦產科值班醫生王醫生迎了過來:“李丹,是吧?病房已經準備好了,快來辦手續吧。”一句貼心的話,讓李丹吃了定心丸,原本七上八下的心情,慢慢恢復了平靜。

          王醫生接過李丹隨身攜帶的物品,協助她們一起辦理相關手續。

          不到24時,李丹和母親都被安置在了病房。躺在病床上,李丹回憶起這一天的經歷,扭頭給母親說了一句“幸虧求助了正觀新聞‘鄭在辦’服務平臺,這心里總算安生了……”

          從李丹發信息給正觀新聞“鄭在辦·急難愁盼”媒體助政服務平臺,到工作人員給她聯系回復;從相關部門派車去登封市陽城醫院接人,到她被安置到醫院,總歷時10個小時。?

          “熊貓血”孕婦到了預產期

          家住中原區的李丹今年33歲。幾個月前,得知自己懷孕了,她開心不已,但是,由于是“熊貓血”,她懷孕的過程要比其他孕婦更為辛苦。

          為了能順利的生下寶寶,李丹一直按時去醫院進行產檢。

          可是,10月的疫情打亂了她的生活節奏。“10月11日,我們小區封控了,我從孕34周開始就一直沒去產檢。”

          原本就焦急,又遇上了“難事”——10月30日,李丹有點感冒。當天,小區上門核酸,第二天告知她核酸檢測異常。再做一次核酸,被告知為初篩陽性。由于李丹已經懷孕38周,家里只有60多歲的母親和僅有6歲半的小侄女,社區允許她們居家隔離。

          11月9日,眼看預產期越來越近了,李丹聯系社區想去醫院。社區再次上門核酸,結果依然是陽性。

          11月10日,李丹和母親、侄女一同被轉運至登封陽城醫院。

          “這家醫院是專門的隔離醫院,我眼看就快要生孩子了,我還是熊貓血,當時給我急壞了……”?

          開辟綠色通道,幫她順利入院

          11月10日至12日,連續幾天的核酸檢測,李丹結果均為陰性。

          11月13日,李丹為即將到來的預產日憂心忡忡。“怕這家醫院沒有孕產科,怕我的熊貓血缺乏血源,怕孩子生產不順利……”

          當日13時許,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在正觀新聞“鄭在辦·急難愁盼”媒體助政服務平臺得到了幫助,她便也給“鄭在辦·急難愁盼”平臺留言:“我現在是孕39周+4的孕婦,熊貓血A型,之前一直在鄭大一附院河醫院區做產檢,因血型特殊,希望生產時可以去一附院或者市級大點的醫院,急急急!!!”

          13時20分,“鄭在辦·急難愁盼”平臺工作人員看到李丹的求助信息后,標識為“急”,并第一時間把求助信息發送給市衛健委。

          在市衛健委協調的同時,平臺工作人員致電李丹,向其回復進展“已經將問題反饋至相關部門”。

          18時,李丹接到鄭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人員電話,回復其“問題已聯絡相關部門,已經協調了鄭州市中心醫院婦產科”。

          19時,李丹和媽媽、侄女坐上了從登封陽城醫院去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的汽車。

          20許,返程車上,中心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李紅娟給李丹打來電話,“病房已經安排好,并和門診部門交接過,走綠色通道,直接辦理住院”。

          23時許,李丹安然躺在了病床上。?

          “‘鄭在辦’平臺處理急難愁盼問題速度挺快的,從我反映問題到解決問題,也就不到12個小時。”在病房里,李丹通過微信告訴記者,“非常感謝鄭在辦平臺,感謝平臺的工作人員,你們幫了我們一家一個大忙,這是性命攸關的事……”

          李丹還把自己的求助經歷,發在了朋友圈和所在小區的業主群里,她這么說“我是信陽人,也是一名新鄭州人,在鄭州生活多年,這一次更是深刻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暖。我的孩子即將出生了,我會告訴他,鄭州是一座有愛的城市,這里是我們的家。”

          “鄭在辦”已辦結群眾求助信息18萬條

          據悉,今年年初,為回應市民關切,實時解決疫情期間大家遇到的各種問題難題,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聯合鄭州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正觀新聞、鄭州發布、鄭好辦以及心通橋,共同搭建了“鄭在辦·急難愁盼”媒體助政服務平臺,開設線上疫情求助通道,點對點解決市民的急、愁、盼、難問題。

          打開正觀新聞APP,首先出現的便是“鄭在辦·急難愁盼”平臺界面,紅色背景上,十二個大字非常顯眼——“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一直都在!”

          “鄭在辦·急難愁盼”平臺設置了疫情政策、交通出行、尋醫買藥、學生教育、食品供應、健康碼問題等多個求助類別,幫助市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接受疫情防控的合理化建議。

          1月9日以來,“鄭在辦·急難愁盼”媒體助政服務平臺共收到求助信息194087條,已處理193018條,已辦結181773條,其中辦結群眾緊急求助事項5013條,辦結率93.7%。

          鄭州全媒體記者 石大東 李娜 朱昭宇 王辰琦 文/圖


          分享到: 編輯:朱琳 統籌:蘇瑜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