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不退休、不退縮 三年零疫情的老舊社區有個“銀發護衛隊”

          2022-11-23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報全媒體記者 薛璐 通訊員 李益哲


          位于新密市礦區辦事處的茅崗社區屬于老舊社區,樓房多建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轄區內14個院子、55棟居民樓均為無主管樓院,4100多口居民中60歲以上人群占比六成以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老弱病”社區,在社區黨支部的帶領下,充分發揮退休老黨員們的先鋒模范作用,吸收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師、老退伍軍人、老工人等“五老”人員力量,精細謀劃、科學防范,取得三年零疫情的傲人成績,全力守護了社區老弱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小卡口的大作用

          “先掃碼,來,我看一下核酸報告”,11月21日,新密市礦區辦事處茅崗社區卡口,70歲的退役軍人靳彥身穿紅馬甲,手持小紅旗,腰板筆直,緊盯著過往人群,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出入,“有人說我天天進出,都是熟人,你咋還讓我掃碼?那也得掃,這個卡口關乎著我們社區群眾的安全,必須嚴格。”

          地處礦區街道與新華路街道交界處的茅崗社區,主干道聯通周邊三個村莊交通,過往人流車流量大,疫情防控任務艱巨。在社區黨支部的領導下,社區緊緊筑牢外防輸入的第一道防線,將轄區分為“6大+14小”防控網格,在六條主干道建立臨時黨支部,設置第一層卡口,由黨員和志愿者24小時值守,嚴查出入人群“兩碼一證”;在14個院子門衛處設置第二層“人防+技防”卡口,安裝監控設備,由門衛和樓院長、志愿者共同值守,發揮“老住戶”“老鄰居”對社區人群了解熟悉的特點,檢查登記過往人群,確保不漏一人,“我倆孩子好幾次打電話想回家看看,都被我拒絕了。疫情當下,誰也不能例外,更何況我還是黨員。”77歲的志愿者柴隨云說。

          三年來,嚴格踐行“嚴把關口,外防輸入”的防疫政策,茅崗社區以黨支部為堡壘,帶領黨員和志愿者們,實施黨員干部包樓包戶、聯防聯控工作機制,依靠樓院信息員、居民群眾等各方力量,準確登記人員去向和行動軌跡,強化動態跟蹤,為筑牢疫情防控防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永不退休的老黨員們

          “我算是最年輕的。”在社區辦公室,66歲的黨員志愿者馮光顯笑著說,“疫情當下,人可以退休,但黨員的身份可不能退休。”

          這卻不是一句玩笑話,以茅崗社區為例,身體康健、常住社區的黨員有40余名,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他們曾經是勞動模范、企業負責人、退役軍人……如今回到社區,都成了“銀發志愿者”,兼任著疫情防控卡口執勤、信息收集、核酸檢測等“六大員“的職責。

          74歲的何少運曾是全省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三年來,每一次疫情發生時,他都堅守在卡口執勤第一線,保持著愛崗敬業的習慣,“沒有耽誤過一天,連遲到一次都沒有。”社區13、14號樓樓院長龍鋒錄今年70歲,走路一久就容易氣虛出汗的他,在本輪疫情發生時,卻一天數次爬樓梯送物資、核查信息,“這時候我們就是群眾的主心骨,發揮余熱,為院子服務,就是為國家服務。”

          老黨員們的身體力行為茅崗社區的志愿服務樹立了榜樣和方向,社區出現不少銀發夫妻志愿者、父子志愿者,16號院全院每戶都有志愿者等現象,“在我們社區,微信群發工作通知,電話都不用打,都會按時參加;做核酸排隊比儀仗隊還整齊,這都是榜樣的力量。”茅崗社區副書記王廷照說:“所有的黨員志愿者都是無私付出。他們年紀雖大,卻起早貪黑,隨叫隨到,在群眾中當先鋒、做表率,是人民群眾真正的‘守護者’。”

          將心比心的一家人

          10月底以來,58歲的茅崗社區書記王松振兜里的藥量加了一倍,降壓藥一天一次變成了一天三次,速效救心丸增加到一天兩次,“著急焦慮的時候,喝了降壓藥都壓不住血壓。”

          三年零疫情的堅守,中間有無數的波折和煎熬。10月底,在一次新密全員核酸檢測中,茅崗社區分別在半夜12點和凌晨1點接到通知,兩管核酸異常。“兩管核酸涉及23戶群眾,從接到信息那一刻,社區就開始了緊急防控工作。”在王松振的帶領下,社區兩委成員開始信息核實上報、核酸抗原檢測、上門隔離封門等一系列繁瑣的工作,“兩天兩夜,社區兩委幾乎都沒合過眼,加起來睡不到一兩個小時。”

          “10個兩委成員守護4100多名群眾,六七成人群還是老年人,靠的是將心比心、務實踏實。”王松振介紹,近年來,社區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人民至上,通過人居環境改善、舉辦黨組織活動、關愛老弱群眾等活動,使居民群眾的凝聚力、社區的溫馨度顯著提升,也極大提高了黨組織在群眾心目的號召力和威信力,積極構建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居委會的燈經常五點多就亮了,晚上幾乎到十一二點甚至是凌晨一兩點才關。他們這么辛苦,有啥事我們當然也要往前沖。”家住居委會對面的靳彥說。

          “社區就是將心比心一家人。只要不出現一例陽性,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王松振說。

          分享到: 編輯:閆佳佳 統籌:張改華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