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前一天有過沙特翻盤阿根廷的先例,也沒人相信冷門還繼續會在亞洲球隊身上上演。這并不是因為日本隊就比沙特隊弱,或者德國隊就比阿根廷隊強,而是因為除實力之外,人們更相信德國人的嚴謹和紀律性。但很顯然,德國人并沒有接受阿根廷的教訓,或者說根本沒有接受自身的教訓,他們用自身的表現來證明:戰車,也會孟浪、也會拉胯,然后就讓全世界的德迷被啪啪打臉——如果說阿根廷的失利帶給球迷的是傷心的話,那么昨晚的德國人讓德迷們感受的只有憤怒,這是一場沒有任何理由可以開脫的“慘敗”。
比賽開始后的場面一如人們所想象那樣,德國隊實施高壓,日本隊收縮防守,而且雙方也都顯現出非常高的戰術水準。日本隊的防守是從中場就開始的綿里藏針的防守,一邊針對德國隊拿球隊員兇狠出腳,一邊隨時準備著犀利的反擊。開場后不久的那個進球雖然被吹越位,但其戰術意圖之堅決,伊東純也傳中的腳法之純熟,前田大然的及時跟進和精準射門,已經顯現出了他們絕非魚腩部隊,他們是有想法的。
應該說這個時候的德國隊還是認真的,還保留著戰車應有的警醒和修復能力,兩個后腰京東安和基米西處理球的時候不再拖泥帶水,由此讓進攻開始變得流暢而且極具壓迫力,也就很快打出了應有的“德國風范”。
憑借一個點球領先結束上半場,這樣的結果雖然不是太有說服力,但比賽是被完全導入德國人的節奏的:只要繼續保持足夠的壓迫性,提升進攻效率,但凡再進一球,就意味著鎖定勝局。但是接下來的劇情卻不那么德國,或許能夠連續在對方禁區制造混亂給他們造成了進球只是早晚的錯覺,或許日本隊連續打出的犀利反擊卻每每以質量不高的射門而告終,又讓他們進一步看輕。總之,防守上稀松拉胯,進攻中肆意浪費機會,德國人這樣的表現,雖然看上去還能維持著優勢,卻在讓日本人一點點積攢著信心。雙方在態度上的變化,讓比賽結果的變化只需要一個契機。等堂安律終于將皮球送入諾伊爾的大門之后,一切就開始急轉直下了,在淺野拓磨把高難度的射門變成進球之后,德國隊則完全蒙圈,進退失據,狼狽不堪。
算上4年前的那場失利,德國隊在世界杯上已經是兩連敗了,而且分別輸給了韓國、日本。昨天晚上,亞洲球隊戰勝世界冠軍的紀錄增加到了5次,這其中德國人就貢獻了兩次,看上去確實意外,但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必然。比賽相當長的時間內,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還是那個熟悉的德國隊,兇狠、嚴密、快速。但是進球之后,就又回到了4年前,疏忽、隨意、放松。所謂戰車,不僅是因為它強悍,更因為它嚴謹,它自律,如果把這些傳統丟掉了,那就連“老爺車”都算不上,頂多是一輛粗糙的玩具車。
必須祝賀日本隊,他們不僅是取得了一場勝利,制造了一個冷門,無愧于“亞洲之光”,更在于他們讓人看到的是多年堅持走技術路線、堅持外放球員留洋所自然而然結出的碩果。這個冷門無可避免地會被拿來與沙特戰勝阿根廷那場做類比,確實,連過程都那么相似。但其中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如果說沙特的爆冷在于主教練精心構筑的謀略,打了對手一個冷不防的話,日本隊的這場勝利更在于他們自身實力使然。看看數據,日本人全場制造了12次射門,4次射正,兩個進球,這體現的其實是一場“正常”的比賽。當然,必不可少的還有求勝的信心和決心。
日本隊用自身表現進一步加劇了“死亡之組”的死亡氣息,這樣的氣息會讓接下來E組比賽格外令人著迷。從德國隊的角度講,但愿一場失利把他們打醒,找回前輩們固有的嚴肅與認真。不然,再一次上演小組賽就回家的悲劇并不奇怪,那甚至都不能被稱為悲劇,因為,丟掉了傳統的德國隊不值得。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郭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