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冉紅政 通訊員 婁璞 劉博聞 文/圖
在當前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管城回族區二里崗街道黨工委扎實開展“三起來”活動,積極發動號召廣大黨員群眾志愿者到居住地所在地報到,在鐵路新村社區有這樣一家三口,他們既是相伴守望的親人,更是并肩沖鋒的“戰友”。
父親是核酸采樣員。熊瑞生家住二里崗街道鐵路新村社區124號院,是鄭州客運段的一名職工,也是一名黨員。本輪疫情發生時,他就積極響應號召,帶著兒子到社區報到。剛到社區時,只是配合社區做好核酸檢測隊伍秩序維護、小區門口卡點值守等一些簡單任務。
11月初,疫情進入吃緊狀態,小區急需招募核酸采樣志愿者,他第一個報名參加。培訓期間,為了采樣做得標準又不讓人嘔吐,他在家經常拿妻子和孩子練手,沒有咽拭子,他就用棉簽綁著筷子代替咽拭子,妻兒被捅的連連作嘔,還笑稱嗓子都快捅出來繭子了。“平時做核酸時,感覺就是個棉簽在嗓子里攪兩下,沒想到要想做標準又不讓人嘔吐,這個勁兒還挺難拿捏的。”熊瑞生感慨道。經過衛生服務中心培訓合格后,他作為小區核酸采樣首批志愿者,11月15日起就開始為社區居民進行核酸采樣。
采樣初期,由于不太熟練,進行一整套操作流程用時稍長,導致排隊等候時間長,引起部分居民的抱怨。這時,維護秩序的志愿者們會告知居民“這是我們的核酸采樣志愿者,也是咱們院的居民,請大家理解一下!”居民們得知后,有的伸出了大拇指,有的排到了還會說一句“別著急”,讓熊師傅也是感動滿滿。
現在熊師傅已經能夠很熟練的操作采樣了,十幾秒就能完成一個采樣。拆棉簽、采樣、消毒……一套流程行云流水。在核酸小屋采樣,架著胳膊一采就是三四個小時,經常會右手胳膊抬到酸疼,左手指掰棉簽掰到指尖腫脹。為了避免上廁所,每次采樣前,他盡量少喝水少吃飯以減少上廁所的次數。
母親是秩序維護員。在他的感染下,他的妻子李素華也加入到抗疫大家庭中,當起了核酸檢測隊伍維護秩序員。“請出示您的核酸檢測碼,戴好口罩并保持兩米距離。”在鐵路新村社區核酸小屋采樣點,她身穿紅馬甲,拿著小喇叭,不厭其煩的重復這句話。遇到有些老年人掃碼總對不準掃碼機的情況,她都熱心的上前幫忙,并提醒戴好口罩。“俺家老熊都這么積極,雖然我不是黨員,我也不能落后啊!”李素華笑呵呵地說到。
兒子是物資運送員。他們的兒子熊祥鈺是河南商務學院的一名大學生,管控期間也一直在社區擔任掃碼員、幫忙送物資。小區是老舊小區,大部分為7層高的樓梯房,所有物資都需要手提肩扛、拾階而上。胖胖的他經常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他不忘調侃自己“這下可減肥了!”
一天的抗疫志愿服務結束后,一家三口圍坐一起談論最多的還是關于疫情防控、樓院居民需求等話題。一家三口在同一片土地,不同的崗位發光發熱,如同并肩作戰的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