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心系居民 帶病上崗 他是百姓心中的“小強書記”

          2022-11-2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翠 魯慧 通訊員 李曉靜 文/圖


          “社區人手緊,手頭還有很多工作……”被120救護車緊急送往鄭大一附院病房的杜嶺街道張砦街社區書記婁合濱喘著氣、不停地向前來探望他的同事們囑托著手頭的社區工作。

          此次疫情前,金水區杜嶺街道張砦街社區書記婁合濱在騎電動車到天燃氣公司辦理老舊樓院燃氣管道改造相關手續的途中,突發交通意外,導致其胸部六根肋骨和脛骨平臺骨折、膝關節韌帶撕裂,肺部挫傷。在住院的半個月里,他嘴上常嘮叨著“也不知燃氣手續審了沒有?這馬上降溫了,居民百姓還有啥需求沒?”

          國慶節后,社區又再一次肩負起抗疫的重要責任。“咱院那個李老師平時多去看看、問問啊,生活上還需要啥”在病床上的婁合濱念念不忘的還是轄區的居民。住院期間,他每天堅持查看鄭政釘、微信工作群,并通過電話指揮著社區的日常工作,人雖躺在病床,生怕社區的同志因忙于事務性工作而忽略了一些細節。“俺轄區住的老人多、特殊群體多,但是鄰里之間都很和睦,日常相處就是跟大姐、大哥的關系一樣,我這受傷了總害怕他們有啥困難,不放心。”婁合濱說。

          “社區正是需要人的時候,而且社區人員少,防疫任務重,要是我一直休息會給大家增加負擔!”婁合濱說。在還未完全康復的情況下,他不顧家人的勸阻,在家休息了一個多月后,毅然佩戴著肢具回到了工作崗位。

          回到社區后,他梳理重點工作、查看重點人員信息、制定應急方案、研究防控措施、安排卡點值守、統計特殊群體需求......他將自己深埋在社區每一件繁忙瑣碎的工作中。在社區,他拖著受傷的腿部,堅持站立著開會;對于常人來說普通的坐姿,他卻需要用一把小椅子作支撐。因左腿不能打彎、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婁合濱佩戴著肢具,每天堅守在社區,被同事送了一個好聽的稱呼——“鋼鐵俠”。

          “婁書記,咱轄區有一個確診病例轉陰出艙需要社區去接,您抓緊安排一下,不要讓居民等久了,務必現在去接回”,11月17日凌晨12點多剛剛休息的他,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又把他帶回工作中,在接到電話后,想著大家都剛剛休息,他并沒有安排其他人員,而是自己立即前往方艙接回居民。對常人而言,穿戴防護服不是難事,但對于左腿戴著肢具的婁合濱來說卻充滿了挑戰。

          “我們社區多為女同志,兩個男同志一個在家隔離、一個年齡較大,我有責任和義務沖在最前面!”婁合濱堅定了誓與疫情抗爭到底的信念。在社區百姓的心中,他是“小強”書記!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他用執著、用擔當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如今,婁合濱仍然帶病堅守在抗擊疫情一線,身邊的“戰友”都很心疼這位帶病堅守的書記,他卻毅然選擇與同志們在一起,共同努力為轄區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筑牢“防護網”。

          分享到: 編輯:王洋 統籌:趙青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