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賽華? 經開時報 李洪永
近年來,鄭州經開區以“放管服”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積極探索流程更簡捷、審批更方便、監督更嚴格的工程建設服務模式。結合全區實際,不斷推動轄區工程項目分級分類,提高行政審批效率,讓服務更細致,輔導更精準,推動工程建設領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全區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強勁動力。
工業產業:“簡程序、快審批”。積極實施“工業標準地”供地模式,按照地塊所在區域的控制性指標,經開區提前明確具體標準和操作導引,制定項目開工建設、竣工驗收、達產復核及不動產登記辦理等具體辦法,提高供地效率,激發市場活力。全面實施區域評估,業務主管部門對進入該區域的產業項目,業務主管部門充分應用礦產壓覆、地質災害等評估結果,大大節省審批時間和成本;針對小型低風險倉儲類項目制定專門政策,精簡辦事環節,將建筑許可辦理環節審批時限壓縮至5個工作日;對工業廠房改建項目,對豁免清單中事項免予辦理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當日辦結。對工業項目進行重點幫輔,對新建工業項目再派駐人員,進行“一對一”手續輔導幫辦。
民生項目:綠色通道全速審批。經開區在工程服務中心設立專用民生工程窗口,開通民生工程綠色通道。手續辦理方面,經開區對民生項目的業務辦理享受免予排隊、資料優先審核、再壓縮辦理時限、實行容缺辦理等綠色政策,將民生工程的施工許可資料審核時間控制在3天以內。聯合驗收方面,經開區創新實行“檢驗結合”,將平時開展的工程現場監督情況運用到竣工驗收中;在開展聯合監督檢查時,相關部門充分考慮驗收標準,實現“建設過程多跑,結果審批高效”,進一步壓縮驗收時限。針對確需提前開工的民生項目,相關部門開辟綠色通道,質監、安監提前介入工程建設,極大提高了民生工程的建設效率,用效率推民生,用擔當換民心。
商業地產:“寬審批、嚴質量”。為切實維護群眾利益,降低企業成本,針對商業地產項目,經開區確定“放寬審批、嚴控質量”的原則,在完成土地出讓后,根據企業項目意愿,第一時間組織土地、規劃、環保、建設等相關部門統一集中輔導,并將所有工程項目手續辦理事項及資料清單模板一次性提供并告知。結合房地產項目手續辦理專業人員的資料整理報送,在高效的報、收、審、辦流程下,地產類工程項目從拿地到竣工,審批事項平均辦理時限在35個工作日內。為把好工程質量關,經開區將商業地產項目作為重點監督檢查對象,強化工程質量、勞務用工等事項監督,充分運用信用體系,對質量問題突出、違反規劃指標建設等情況從重處罰的同時列入經開區建筑市場誠信“黑榜”。
搶險工程:“用信用體系搶時間”。面對汛情災情,經開區全力開展搶險救災工作,運用鄭州市建筑企業信用體系,以AAA級信用企業為重要參考,抽選確定搶險救災工程施工和監理單位,財政、建設部門派駐造價、審計、質監人員同步跟進。此外,經開區充分運用建筑市場誠信“紅黑榜”制度,全面監督和督促。一個月內實現了區內搶險救災工程的全面完成,把民生工作始終放在首位,讓工程跑贏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