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寶寶腿紋不對稱是咋回事? 其實暗藏玄機

          2022-12-0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小寶寶肉嘟嘟、胖乎乎的,所以他們的胳膊和腿上都會有很多褶子,媽媽們都戲稱他們為“米其林”。在寶寶進行常規體檢中,兒保醫生常對家長說一句話:“寶寶兩側大腿腿紋不對稱,需要進一步檢查,排除是否存在髖關節發育不良”。

          那么什么是腿紋不對稱和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到底有什么影響,需要做檢查嗎?本期邀請到了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超聲科副主任醫師焦方杰,為大家科普一下。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超聲科開展小兒髖關節超聲篩查已5年有余

          寶寶腿紋不對稱絕非小事

          張爺爺因為腿受過傷走路一瘸一拐, 寶寶開始學走路了,走路也一瘸一拐的, 家里人認為寶寶學步期,可能會受到爺爺的影響,讓張爺爺暫時不要帶寶寶了,這讓張爺爺感到非常委屈。

          后來有一次兒媳婦在給寶寶換尿布,張爺爺在旁邊幫手遞紙巾,他突然發現孫子的臀紋不對稱,他想起棋友老李說過,他家孫子因為臀紋不對稱,去醫院檢查發現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于是張爺爺讓兒子、媳婦趕緊帶孩子去醫院看看。

          “這樣的孩子很多,應該沒什么大不了的吧?”兒子覺得張爺爺有些大驚小怪了,但兒媳婦還是覺得應該慎重,經檢查,原來腿紋不對稱,竟然暗示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還有可能因此影響身高的發育,這下兒子、媳婦都慌了。

          雙下肢皮紋不對稱的寶寶

          腿紋不對稱≠髖關節發育不良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超聲科副主任醫師焦方杰介紹,嬰兒出現腿紋不對稱,也就是大腿皮紋和臀部皮紋不對稱,可以表現為位置高低的不對稱,深淺的不對稱或者數目的不對稱。大多數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屬于正常現象。但需要考慮會不會是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又叫做發育性髖關節脫位(DDH),1~3歲的孩子是這種病的高發群體,這種病極其容易被家長忽略,髖關節發育對孩子以后的日常活動影響極大,所以,家長們一定不能小視。

          一般這種病在寶寶學習走路的時候才會發現,所以寶媽們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

          1.孩子站立時兩側臀部皮膚、大腿皮膚紋路不一樣。

          2.孩子走路總是腳尖著地,或者腿不容易著地。走路姿勢與同齡的孩子不太一樣, 走起路來總是一跛一跛的,一定要去醫院做檢查。如果孩子是一側髖關節脫位則走路會一跛一跛的, 如果雙側髖關節脫位了, 走路會呈現出“鴨步”。

          3.孩子的兩條腿不一樣長,比較短的一條腿很少用力。

          4.讓孩子平躺在床上, 兩腿并攏并屈膝,兩腳跟對齊,如果看到兩膝的位置高低不等, 一定要找醫生確診。

          “醫學上曾經有人對1000個臀紋不對稱孩子進行超聲篩查記錄,發現9個月以下的孩子診斷為髖關節脫位大約為2.3%,9~12個月的孩子若還有臀紋不對稱情況,髖關節脫位達到9.5%,1歲以上的孩子則是40%。也就是說月齡越大,寶寶因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而引起臀紋不對稱的可能性就越高。”

          焦方杰為患兒做超聲檢查

          焦方杰同時強調,髖關節發育不良一定會出現腿紋不對稱,但不是所有腿紋不對稱都跟髖關節發育不良有關。腿紋不對稱的小孩中也有一定概率是正常兒童,這就需要通過到兒保科進行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來確認,腿紋不能作為判斷孩子下肢是否發育正常的唯一指標,有些孩子雙側脫位,呈現的皮紋也可能是對稱狀態。

          6周至6個月孩子是關鍵

          篩查在“早”不在“晚”

          媽媽們如發現寶寶有臀紋或腿紋不對稱的情況,也不用過分緊張,引起臀紋不對稱的因素還包括臀部的肌肉、脂肪分布不對稱等,但一定要記得盡早帶寶寶做進一步檢查。

          焦方杰提醒,早期檢查對于嬰幼兒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診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發育性髖關節脫位,診治關鍵在于“早”。

          1歲以內的寶寶,如果患有髖關節脫位,通過正確的整復及固定及矯正,有望痊愈。1~2歲的患兒因脫位時間長,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有不同程度的攣縮,在復位之前要通過牽引,再用石膏固定數月,能進行糾正。超過2歲的孩子往往需要通過手術矯正,手術矯正會有風險存在。

          “而篩查關口若能前移,早做檢查早發現問題,就能將問題扼殺在搖籃里,可能僅僅是髖關節固定帶(pavlic 吊帶)就可以解決問題,避免孩子手術。”焦方杰強調。

          如何早期篩查出兒童的髖關節發育不良?正常發育嬰兒,股骨頭回聲出現的年齡為5~7周,也就是說6周左右可以通過超聲檢查股骨頭形態。奧地利的Graf醫生發明了靜態超聲檢查兒童髖關節,目前在全世界廣泛使用。早期新生兒由于韌帶松弛,超聲檢查結果不準確。建議超聲檢查測量年齡:6周至6個月。

          目前,髖關節超聲檢查是國際公認的最準確和無創傷的DDH篩查方法,不會對兒童造成損傷。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超聲科已經開展小兒髖關節超聲篩查5年多,根據兒童骨發育特點,建議兒童在出生后6月齡之前進行髖關節超聲篩查,越早越好。

          年齡越小的寶寶,不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的可能性越大、費用越少、風險越小、效果越好。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寶寶具有重要意義。

          焦方杰,女,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超聲科副主任醫師,從事超聲工作近20年,主要專業方向是婦產科超聲。擅長胎兒產前超聲檢查、婦產科疾病超聲檢查、小兒常見病超聲診斷等。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蔣曉蕾

          通訊員 焦方杰


          分享到: 編輯:李冬生 統籌:劉書芝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