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日報》版面截圖
五年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五年春華秋實,碩果累累。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履職五載,一部部地方性法規制定出臺,一次次視察、專題詢問、專項工作評議落地落實,一件件代表建議的高質量辦理……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委人大工作會議部署,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依法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新時代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加快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以正確的政治方向引領新時代人大工作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本屆以來,市人大常委會牢牢把握人大政治機關定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攬人大工作,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著力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常委會黨組會議、主任會議、常委會會議開展“第一議題”學習178次,舉辦專題輔導講座27次,研究出臺落實舉措23項。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宣講,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工作,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依法履職的實際成效。
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聚焦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審議批準核心示范區總體發展規劃及起步區建設方案;圍繞推動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對我市南水北調水資源供水節水、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治理等情況開展專項調研;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糧食安全、農業農村改革,先后聽取審議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報告,推動全市上下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貫徹落實。
全力助推市委中心工作落實。圍繞全面開展“三標”活動、深入推進“十大戰略”行動、聚焦“四個高地”建設,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智能制造發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外事服務經濟、優化營商環境等工作,綜合運用聽取審議報告、專題詢問、專項評議等方式,開展立體式、全方位、多層次監督。
發展和完善全過程人民民主。持續加強代表聯絡站、基層立法聯系點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示范點建設,推動人大工作觸角不斷向基層延伸,完善民主民意表達平臺。注重開門立法,累計通過線上線下征求意見建議2864條。探索基層民主實踐,持續擴展街道居民議事會議制度試點工作,建立起街道決策與群眾需求的“民意直通車”;全面推開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以“民聲”定“民生”,一大批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的民生實事得到有效辦理。
深化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法治實踐
法律,治國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本屆以來,市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問題導向、急需先行,立足“小切口、接地氣、真管用”,扎實推進立法工作,共制定和修訂地方性法規10件,修改33件次,廢止12件。
突出務實管用,加強重點領域立法。積極推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條例、河南省中原科技城總體規劃管理條例的立法工作,有效服務全市經濟發展大局。制定停車場建設管理條例、城市公共汽車客運條例、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條例等,以法治力量助推城市精細化管理。聚焦守護綠水青山,出臺賈魯河保護條例,鞏固治理和修復成果,保障“一河清水穿城而過”。制定古樹名木及古樹后備資源保護條例,努力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濕地保護條例等,用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實舉措,助力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制定會展業促進條例、不動產登記服務條例,修改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條例等,助力法治化優質營商環境建設。出臺全國首部實施家庭教育促進法辦法,打造家庭教育“鄭州模式”,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突出守正創新,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建立立法項目溝通協調制度,實行立法工作“雙組長”制,堅持“一個項目、一個專班、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立法工作有序有效。改進立法調研方式,在全市設立21個基層立法聯系點,拓展基層群眾參與地方立法的廣度和深度。成立新一屆法律咨詢委員會,為提高立法質量提供智庫支持。建立新聞發布會制度,有效推動法規實施。
突出法律監督,切實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組織開展國家憲法日、憲法宣傳周活動,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推動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全面落實憲法宣誓制度,依法組織264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憲法宣誓。對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慈善法、嵩山歷史建筑群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讓法律制度的牙齒真正“咬合”起來。按照“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的要求,依法對173件規范性文件進行備案審查,研究處理2件國家機關、公民的審查建議,審查糾正2件規范性文件。
正確有效依法監督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把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貫穿于人大監督工作各方面各環節。本屆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跟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決策部署,緊貼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依法開展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共聽取審議工作報告98個,開展執法檢查22次、專題詢問9次、專項工作評議20次。
緊扣經濟平穩運行開展監督。每年聽取審議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推動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重大任務。對中小企業促進“一法一辦法”實施情況、財政資金直達企業個人平臺建設、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政策落實等工作開展專項監督,督促各項優惠政策全面落實,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緊扣高品質城市建設開展監督。聽取審議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規劃管理情況報告,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不斷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對無主管樓院物業管理工作開展專題詢問,推動完善基層治理體系。高度關注人民生活品質提升,持續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老舊小區改造、城市道路綜合改造、停車場建設等專項監督,推動社會更和諧、治理更有序、城市更溫暖。
緊扣增進民生福祉開展監督。每年聽取審議市政府重點民生實事辦理落實情況的報告,著力將一張張“民生清單”變為實實在在的“幸福賬單”。緊盯教育“雙減”、消除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中小學午餐配餐和課后延時服務、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等工作加強監督,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切實減輕家長和孩子負擔。先后對我市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重點群體人員創業就業、退役軍人服務保障、老年人權益保護等情況開展專項監督,專題詢問社會救助工作,對保障性住房、社會保險等工作進行評議,切實保障特定群體合法權益。
緊扣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開展監督。在全省率先成立預算審查監督專家庫,打造預算監督的“鄭州樣本”。每年聽取各類國有資產專項報告和綜合報告,實現對“四大類”國有資產監督全口徑全覆蓋。加強對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工作監督,建立“清單式”跟蹤督辦機制,對發現的593個問題督促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到位。加強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建設,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縣兩級“縱向貫通”和對開發區人大預算聯網監督工作全覆蓋,實現與財政、審計、稅務等12個部門的“橫向聯通”。(鄭報全媒體記者 董艷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