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在鄭州建設博物館群落;用科技創新助力文物保護……記者從河南省文物局獲悉,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河南省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實施方案》,多舉措強化文物科技創新,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省文物保護研究利用水平。
多舉措保護文物安全
《方案》指出,要健全文物資源管理機制。加強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做好第八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組織申報第九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時,要健全文物安全長效機制,將文物安全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體系,落實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告公示制度,依法嚴厲打擊文物違法犯罪行為。加強社會文物管理,規范文物經營活動,培育文物拍賣龍頭企業,扶持中小文物經營主體,正確引導民間收藏。
強化文物行政執法督察。加大文物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完善“國省督察、市縣執法、社會監督、科技支撐”的文物執法督察體系。
利用科技創新為文物“治病”
深化文物基礎研究。開展文物災害風險防控與應急處置專有技術體系研究和應用,研發文物預防性保護、文物病害無損微損檢測和診斷等關鍵技術及系統解決方案,重點突破石窟寺、土遺址、古建筑、金屬文物、紙質文物的病害探測、原位診斷和防治關鍵技術。
完善文物科技保護網絡體系。加強文物保護科研基地建設,支持有條件的文博單位創建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推動省級重點科研基地建設運行。完善我省文物修復網絡體系,推動文物科技保護研發平臺建設,支持文博單位和社會機構開展科技合作,完善“文物保護科研單位+開發企業+用戶”創新發展模式。
開展全省文物保護單位范圍內古樹名木、土遺址、石窟寺、壁畫等文物的病害調查工作,編制病害治理方案。實施預防性保護達標工程,推進不可移動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
提升考古研究水平
推進考古與大遺址保護。持續做好仰韶村遺址、北陽平遺址等16處大遺址保護管理工作。推動賈湖、城陽城等9處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的遺址加快建設,提升殷墟、漢魏洛陽城、鄭韓故城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水平。圍繞“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等重大課題,持續開展雙槐樹、大河村、二里頭等遺址考古工作。
加強基本建設考古發掘管理。完善“先考古、后出讓”制度,深入推進“考古前置”改革。
建設現代考古技術體系。推動省內具有考古發掘資質的單位加強與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同建設綜合考古平臺。發揮黃河考古研究院等綜合性研究機構功能,建設考古研發創新平臺。推動建設區域科研基地和區域文物考古標本中心庫房。
加強文物古跡保護利用
《方案》強調,要強化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風景名勝區中的文物保護利用。做好博愛縣寨卜昌村、郟縣臨灃寨等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加大集中成片文物保護力度,加強嵩山古建筑群、濟源古建筑群、百泉古建筑群和古塔、古橋梁等保護展示利用。
加強世界遺產保護管理。重點推進二里頭遺址、萬里茶道河南段申遺工作,推動紅旗渠、仰韶文化重要遺址、關圣文化史跡、開封明清城墻等項目納入申遺預備名單。建設完善殷墟等世界文化遺產地監測預警平臺,支持殷墟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世界遺產地典范。
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建設全省石窟寺信息數據庫,編制石窟寺保護修繕規劃。推進實施石窟寺重大工程項目,分類實施石窟寺搶救性保護工程,全面消除石窟寺重大險情,推動實現重點石窟寺安防設施全覆蓋。推動龍門石窟研究院建設區域性石窟寺保護研究基地。深化石窟寺學術研究和價值挖掘,提升石窟寺綜合展示水平。
推出一批革命文物精品展覽
對于革命文物,《方案》指出,要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力度,實施革命舊址維修保護和環境整治計劃、館藏革命文物預防性保護和數字化展示計劃。加強低級別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保護,及時把具有重要價值的革命舊址核定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加快推進低級別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試點工作。加強整體保護,加快編制實施河南片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規劃,配合推進晉冀豫片區、冀魯豫片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規劃編制實施。
深化革命文物研究闡釋。依托高等院校、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等共同建設革命文物協同研究基地,加強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和跨學科合作,形成更多研究成果。
提升革命文物展陳水平。推進我省革命類專題博物館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建設國家級博物館,圍繞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時間節點,策劃推出一批革命文物精品展覽。
拓展革命文物利用方式。加強革命舊址分類合理利用,提升革命舊址開放水平。打造紅色旅游品牌,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及紅色研學旅行,推出一批紅色經典景區和精品線路,促進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等業態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和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支持在鄭州建設博物館群落
優化博物館布局。支持在鄭州、洛陽等文化資源豐厚的地方建設博物館群落。實施世界一流博物館創建計劃,加快河南博物院新院、黃河國家博物館等建設。推進遺址博物館、工業遺產博物館和農耕文化博物館等特色專題博物館建設。
在提升博物館公共服務能力方面,將健全博物館免費開放機制,推進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重點提高策展水平,推出一批精品展覽;依托館藏文物優勢,實施館藏文物資源共享工程;強化博物館智慧化數字化建設,搭建河南博物館數字群落,提升文物數字化展示水平。
《方案》提出,要打造中華文明標識,依托國家文化公園、世界文化遺產、重要文物遺存、大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提升保護水平,創新展示方式,建設一批黃河文化展示園區,打造一批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和國家文化地標。利用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古跡遺址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時間節點,創新開展社會宣教活動。挖掘歷史文化價值和旅游資源稟賦,擴大文物資源社會開放度,豐富文物活化利用業態。完善文物單位創意產品開發機制,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創意品牌。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