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歷史,傳承一座城市的文明;一處風景,展現一座城市的美麗;一個商圈,彰顯一座城市的潮流。
伴隨著文商旅融合產業模式和市民微度假需求的興起,打造全新的消費場景,營造融文化、商業、旅游為一體的全新消費體驗成為市場新晉“頂流”。
1月10日下午,在以“迭變創新”為主題的鄭州火車站商圈商業經濟創新型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喻新安、河南省文化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郭廣新、河南省商業行業協會秘書長姜東輝、河南省老字號協會常務副會長程振中、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秘書長劉斌等專家學者、協會負責人與市商務局、二七區政府、二七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及眾多品牌企業代表會聚一堂,深入研討鄭州火車站商圈創新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新變化。
開創沉浸式體驗型街區新模式
火車站商圈是鄭州的地標,更是河南對外展示的名片,為加快實施《鄭州市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零售企業面對新市場、新環境,不斷提升企業在消費創新、品牌聚集、潮流運營的創新型發展能力,致力于把火車站商圈發展成為新業態創新型發展的引領地、新模式的示范地、數字科技創新的源泉地。融合文化、商業、旅游等多種服務功能為一體的鄭州中央商務區中鐵?泰和里項目計劃于今年年中全新亮相。據論壇主辦方中鐵河南云商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師丹介紹,該項目位于鄭州火車站西廣場南側,項目東起京廣鐵路,西至京廣快速路,南起隴海快速路、北到火車站西廣場,規劃建筑面積115萬平方米,其中規劃住宅約38萬平方米、商業約15萬平方米、辦公金融酒店約34萬平方米、地下停車場約28萬平方米。作為鄭州市傾力打造的“城市會客廳”和“形象展示廳”,該項目是集大型購物中心、民國風情商業街、五星酒店、甲級寫字樓、高檔住宅、精品公寓等于一體的一站式商業中心。
鄭州以“商”著稱,商文化一直是鄭州作為全國聞名的“商城”核心元素。作為承載鄭州商業發展重要源動力和創新力的核心區域——火車站商圈,更是起到了引領鄭州商業實現迭代升級的排頭兵作用。鄭州市商務局二級調研員林繼民表示,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火車站商圈的發展,提出要“努力把二七商圈以及火車站商圈打造成現代時尚的國際化商業街區、全省的消費樞紐、全國城市復興的典范。”隨著“中鐵·泰和里商業街區”即將入市,必將為火車站商圈再添發展生力軍,進一步夯實火車站商圈在鄭州商業中領頭羊的地位。
如何通過賦能科技、文化,進一步點燃火車站商圈、二七商圈的紅色文化基因?二七區政府副區長劉光遠認為,火車站商圈將積極發揮紅色元素以及圍繞火車站周邊的老建筑、老故事、老品牌,推動商文旅融合發展。中鐵.泰和里就是一個具有老建筑風格的特色街區,要不斷挖掘鄭州特有的文化元素、紅色資源。
“今年,隨著中鐵.泰和里這個創新型的具有民國風演藝型沉浸式街區全新亮相,必將進一步提升火車站商圈這個河南省消費中心的市場聚集力和文化軟實力。”二七區商務局副局長楊磊分析說。
迎接“文商旅”融合發展新時代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喻新安分析說,面對市場新變化,企業必須應時而生,順勢而為,借勢發展,相信這個項目將成為河南創新消費場景的典型案例,為文化、商業、旅游經濟融合發展帶來全新的探索與實踐。
河南省文化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郭廣新認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面對消費不斷升級與消費主力軍的愈發年輕化,千店一面的盒子式商業模式難以滿足消費者的休閑體驗需求。而富有藝術感的商業街區和文商旅綜合體正逐漸成為市場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河南省商業行業協會秘書長姜東輝分析說,從20多年前傳統百貨零售一枝獨秀再到購物中心、大賣場大行其道,再到目前的文商旅綜合體應運而生,河南商業正在發生一場深刻的變革。在購物中心進入存量時代,商業街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打造沉浸式體驗型場景成為新時代的引流利器,其通過沉浸式設計給予消費者故事感、代入感、互動感、差異感和沉浸感,全方位激發消費者興趣,滿足新消費人群需求。
讓歷史文化為城市鑄魂
河南省老字號協會常務副會長程振中表示,“老字號”承載著城市歷史發展的滄桑記憶,該協會將推動更多“老字號”進駐鄭州文商旅特色體驗街區,深入弘揚傳統文化,讓都市鐫刻下歷史的記憶。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秘書長劉斌說,餐飲與美食文化在人們消費生活中不可或缺,美食文化是一座城市鮮明的文化印記。在鄭州打造全新消費場景過程中,該協會將組織餐飲企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論壇上,河南云商置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孟慶方對企業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作為項目規劃招商運營方,河南省商鼎瀾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霞詳細描述中鐵?泰和里項目發展藍圖,瞄準打造中原首家演藝型沉浸式民國街區目標,該項目將為市民帶來精彩的沉浸式體驗,開創鄭州青年文化游樂全新體驗,首創都市文商旅融合特色夜經濟場景 。
河南旗袍會創始人、舞臺劇《百年旗袍演變》編劇賈蕊分析說,作為城市新興的微旅行目的地,文商旅特色街區使城市文化有了全新展示窗口。以文化為魂,以商業為骨,以旅游為槳,它們將為商都鄭州帶來全新的活力。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成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