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心衰患者每年增長300萬,每百人中就有一顆“弱”心臟

          2023-01-2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我們的心臟相當于一個泵,它的主要職責是推動血液源源不斷的向全身各臟器流動,輸送氧和其它營養物質。如果心臟泵血不佳,最初可能沒有癥狀,但隨著疾病加重,疲倦、無力、頭暈目眩、呼吸困難、心跳加快、下肢腫脹或腹脹、納差等會不同程度地找上門來。

          當下,我國人口老齡化伴隨著冠心病、高血壓發病率的猛增,心衰患病率已增至1.3%,每百人中就有一顆“弱”心臟。在全國,心衰患者現已超過1200萬,且以每年新發約300萬高速增長。

          如此海量的“脆弱”心臟,如何干預、治療、管理以避免出現最壞的結局?成了許多患者、家屬最為關切的問題。1月14日,唯可同(維立西呱)上市之際,一場旨在進一步探討我國心衰診療面臨的諸多挑戰、應對臨床治療難點和瓶頸的醫學大會在鄭舉行,來自我省(市)和全國心血管領域的權威專家聚集一堂,共話當前心衰治療的現狀、疾病負擔和全新治療選擇。

          4特點!

          心衰漸成心血管領域的“最后戰場”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各類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期階段,也是目前心血管領域里治療難度大、風險高的疾病。會上,我國著名心內科專家、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高傳玉教授稱,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終都可能導致心力衰竭。

          近年來,隨著我國心血管疾病第二次發病浪潮的迅猛襲來和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心血管病患者不可避免地進入疾病的終末階段。“現在心衰情況非常常見。以前我們心臟病只有一個病區,現在僅心衰,一個病區都住不下。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發展?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是心肌梗死的救治效率提高了,搶救過來后到晚期就會心衰。第二是高血壓人群增多,患者病程長,后期也會導致心衰。第三是一些晚期疾病,如搭橋、糖尿病的病程都在延長,晚期病人多,導致心衰的病人也在增加。”

          河南省心衰中心聯盟主席,鄭州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五病區主任井海云教授稱,心衰作為心血管病的嚴重階段,是很多病種的最終呈現,這也是我國心衰發病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

          4分期!

          D期階段5年生存率可能不到20%

          據悉,在臨床上,心力衰竭常常被分為A、B、C、D四期。

          A期就是有心衰的高危因素,比如說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

          B期就進入到心臟功能和結構異常階段,比如有過心肌梗死,有左室肥厚、瓣膜不全或瓣膜狹窄。但損害歸損害,心衰癥狀還沒有在這一期出現,易被忽視。

          C期則是有心臟結構和功能異常,有心力衰竭癥狀。常說的心衰患者,就是指處在這一期的病人。此時的心臟已經開始變得脆弱不堪,甚至不足以支撐人體的運動、工作、生活消耗。

          到了D期,就是終末期心力衰竭,5年生存率可能不到20%。

          井海云教授提醒,臨床發現患者一旦診斷為心衰,一年住院次數一般超過3次,一次花費將近3萬元。而且第一次住院之后,50%的患者在30天內會再次住院。這意味著一旦心衰住院,就會進入下坡路的快車道,每住一次院,心功能下一個臺階。“發病率高、合并癥高、再住院率高和花費高,‘四高’特點,給心衰治療和管理提出了諸多挑戰,也成為目前心血管領域里治療難度大、風險高的疾病。

          不可逆!

          心衰早診斷、規范治很重要

          高傳玉稱,對于心衰,目前藥物仍是大多數慢性心衰患者重要的治療手段。在1980年之前,心衰大都是風濕性心臟病引起,不像現在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腎衰引發心衰,那時候心衰主要治療措施就是強心利尿擴血管。1980年以后,開始一些生物學治療,用?受體阻滯劑,病人癥狀可以改善,效果也會高,但是很多醫生不愿意用,因為他有禁忌癥。到2000年以后,特別是2014年,“金三角”三類藥的應用讓心衰治療取得突破性進展,后來“金三角”又變成“加強金三角”。 等到了2020年,治療糖尿病藥物“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 2 抑制劑”的應用,助力心衰治療邁入“新四聯“時代。

          在高傳玉教授看來,從“金三角”“加強金三角”到“新四聯”,對于心衰的治療,醫學界的探索和研究從未停止。但臨床中仍發現,因為心衰患者多數伴有合并疾病,治療相對復雜,加之目前常用的心衰治療藥物可能會引起腎功能惡化,高鉀血癥、血壓下降等不良反應,對治療效果影響較大,也使得患者的依從性下降。而多機制、多通路治療,聯合不同作用機制的抗心衰藥物,則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預后。唯利西瓜的優勢就是它的疊加作用,不會影響心率、血壓和心肌收縮力,不影響其他藥物的加量調整,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也少,在原來標準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再用上這個藥物,可以有效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未來可期!

          心衰管理甚至比治療還重要

          井海云教授稱,盡管心衰不可逆,但是早診斷并進行規范治療和管理,相當一部分病人可以長期存活。

          如前邊說的,在 C期,就是癥狀期,這時心臟已經發生了重構,即心臟已經擴大,已經有癥狀,往往會悶氣、氣短、活動耐力下降、乏力、飲食不好,但是這些癥狀不典型,容易失去最好的治療時機,大家一定要重視。曾經有一個調查,說人們對于卒中的關注度是42%,而對于心衰的關注度則是4.2%。為什么關注度這么低,是因為大家不認識心衰,都感覺心衰離我很遠。實際上有高血壓、糖尿病這些危險因素,就一定是心衰的A期;而B期有心臟結構改變,只不過沒有癥狀,患者不就診,等就診的時候就已經有癥狀了。所以2021的ESC指南指出,心衰管理端口要前移,端口前移就是做好A期和B期心衰患者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更多心衰患者發展到C期、甚至到D期。

          “心衰的管理甚至比治療還重要”。高傳玉教授提醒,“病人反復住院原因有千萬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水沒管好。管理好水容量的一個關鍵點就是每天測體重。同一個時間、同一個狀態(如飯前、穿衣相同)測,每天的體重波動不能超過0.5公斤,超過0.5公斤就要注意了。第二個一定要把利尿的藥物用好,除了我們剛才說的新四聯金三角,還有維立西呱,利尿的藥要用好,非常重要,需要考量醫生的智慧、策略和經驗,量身定制。所以,一個是測體重,除了吃藥以外測體重;第二要把利尿藥用好,怎么用藥要專業醫生指導”。

          “上游預防好,不心衰,把高血壓管好、把冠心病搞好、把心肌梗死治好、把血糖控好;一旦發現心衰尋求專業醫生積極救治;然后做好管理;再加之特殊療法,如用起搏器、除顫、生物學治療、干細胞治療等。總而言之,無病防病,有病規范治,治后規范管理,對抗心衰,未來可期”。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劉書芝

          分享到: 編輯:謝寬 統籌:劉書芝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