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田疇間,農業上演科技變革,沃野刷新綠色底色;林立園區里,村企聯建模式初見成效,鎮域經濟繪出“昂揚曲線”;美麗家園中,“顏值”“氣質”不斷提升,升騰起活色生香的萬家煙火氣。
一路走來,砥礪奮斗的足跡耀眼閃爍:2022年,來集鎮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以黨建為引領,積極融入新密市“三區兩強一基地”發展布局,鎮村建設、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同頻共振,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氣、碩果滿載的精彩答卷。
“村委會就是為群眾謀福利,心和群眾在一起,把余生奉獻給馬溝村,群眾不富,寢食難安!馬溝不強,誓不罷休!”去年鄭州市“十佳”黨組織書記擂臺賽上,馬溝村村支書馬萬治的一席話道出了不少基層黨組織書記的心聲。
實踐證明,高質量的發展離不開黨建的引領。圍繞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來集鎮聚焦“五星”支部創建總要求,按照“1+5+5”模式,創新“一星一專班”“一村一專班”模式,全面全域掀起爭創熱潮。強化班子隊伍建設和黨員管理,借助兩批“頭雁南飛促振興”計劃成果,發揮“一帶二”幫帶作用,12名老支書“手把手”帶新兵、增能力。強化對村級后備干部管理,在市委黨校舉辦專題培訓,并建立跟蹤考核長效機制。把準創星重點,在具體落實中抓住重點,強力推進,補短強弱,實現趙溝、檜樹亭兩個軟弱渙散村成功摘帽。扎實推進“繁星計劃”,先后評選“五星”黨員225名、“五星”家庭720個、“五星”微網格810個、“五星”三級網格89個,協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20件,全鎮基層黨組織發展活力充分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動力充分調動,形成同向發力抓創建、奮力創先爭“星”的黨建工作格局。
馬溝、蘇砦2個村黨總支書記先后奪得鄭州市、新密市支書擂臺賽第一名。馬溝村“4344+1”工作模式被報道刊發。蘇砦村產村融合模式得到中組部調研組認可。全鎮黨建工作多次排名全市第一。
高質量發展根基在實體,支撐在產業,落點在項目。過去一年,來集鎮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積極抓項目、擴投資、促轉型,克難攻堅,擔當作為,全力推動鎮域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深入挖潛,提質增效保增長。緊盯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做好企業分類指導,采取一業一策、一企一策,從行業發展、企業生產等方面,精準有效挖掘經濟潛力。
緊抓項目,擴大投資強后勁。搶抓全市支持耐材行業高質量發展之機遇,備案耐材擴產能項目51個,完成投資17.2億元。全年謀劃三級重點項目45個,完成投資29.3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104%。
優化環境,筑巢引鳳促發展。聚焦營商環境痛點、難點問題,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大力發展“回歸經濟”,熊貓科技已經投產,年產值1億元,帶動就業100余人。原動力新材料一期投產,營收達到2000萬元。鄭纜銅業設備安裝接近尾聲。
一組組數據,一項項實績,記錄了發展的速度、彰顯了奮斗的力度——
2022年,全鎮全年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82378萬元,同比增長0.9%;固定資產投資62410萬元,同比增長29.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23374萬元,同比增長12.3%;工業技改投資44294萬元,同比增長3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25萬元,同比增長294%;財政收入19065萬元,同比增長28.4%,為新密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出磅礴的來集力量。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干。如何立足資源稟賦,走好、走穩鄉村振興之路,打造高水平的治理樣本?
在來集,答案寫在綠色的生態里——
大力實施國土綠化,完成新造林5000余畝,栽植白蠟、女貞、黃山欒等17萬株,新增綠化面積 3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53%。深化“治理六亂、開展六清”行動,蘇砦村精品村二期完成投資1000萬元,馬溝成功申報美麗鄉村示范村,全力提升鎮域風貌。
答案寫在豐收的土地上——
謀劃鄉村振興銜接項目9個,完成投資1283.6萬元。走農業特色發展道路,發展科技蔬菜大棚集群。實施村企聯建強村工程,組建鄉村振興產業聯盟、新經濟產業聯盟。發揮畜禽養殖、中藥種植、蔬果采摘等優勢,挖掘夢祥白銀、藥王廟等產業文化,推廣千然頌養殖場、德莊民宿、書畫主題餐廳,打造觀光線路,推動“三產”融合發展,為產業興旺注入活力。
答案寫在平安的家園中——
探索鄉村治理路徑,建立“黨建+網格”基層治理機制,鄉村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織密筑牢疫情防線,全鎮246個臨時黨支部3500個“四級”疫情防控員堅守在抗疫第一線,全年未發生嚴重聚集性疫情。扎實開展“三零”平安創建, 2022年全鎮治安案件、信訪量同比下降30%、25%。
人民至上 交出溫暖厚實民生答卷
人民,是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幸福之鎮,需有鮮明的民生底色,聚焦群眾的所愿所望,努力讓群眾過上好日子,這是來集鎮黨委政府用行動寫下的“軍令狀”。
投資870多萬元的來集鎮郭崗村潤苗幼兒園去年8月份正式開園,村民孫雙玲的小孫女能在家門口上學了。每周四的路邊集貿市場,秩序混亂、衛生臟亂,時不時給周邊居民“添堵”,現在搖身一變,遷至浮山社區附近,環境干凈,秩序井然,還解決了浮山社區萬名群眾購物需求……
緊盯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來集鎮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五類人群納入動態管理,做到應納盡納,發放各類救助資金380萬余元。著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不斷補齊養老、醫療、城鄉基礎設施等民生短板,投資870多萬元的潤苗幼兒園正式開園;投資280萬元的郭崗小學綜合樓主體完工,滿足群眾對美好教育期盼。持續鞏固省級文明村鎮創建成果,開展“四美鄉村”“五美庭院”創建和“好媳婦、好婆婆”評選,完善村規民約,形成倡文明、樹新風的良好社會新風尚。
翻開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的發展藍圖,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來集鎮將以風雨兼程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速提質,答好不負人民的時代“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