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農資、施肥整地、培育種苗……由南到北春耕備耕正如火如荼火熱開展之時,2月13日,中央一號文件對外發布。文件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要立足國情農情,體現中國特色,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
廣大涉農企業是推動鄉村振興和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力量,在實現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跨越過程中不斷探索,發揮著生力軍的作用。
奶業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推動奶業振興,是加快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推動鄉村振興與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路徑。中國乳業伊利多年來結合中國農業與奶業發展特點,探索出一條以奶業振興為抓手,以創新為驅動,以產業鏈共贏為目標的助力建設農業強國的新路徑,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品牌創新等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伊利的鄉村振興探索之路,為廣大中國涉農企業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鑒的樣本。
技術突破,助推農業科技現代化
科研人員進行奶牛生產性能測定
舉網以綱,千目皆張。
建設農業強國,科技是利器。“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
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伊利高度重視全產業鏈的每個關鍵環節的創新升級,協同產業鏈伙伴以技術創新加快推進農業科技現代化。伊利整合全球產業鏈力量,堅持推進“創新”戰略,打造了世界乳業硅谷——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整合了牧草種植、奶牛繁育、奶牛養殖、牧場管理、乳品加工、人群營養以及全產業鏈風險防控等的創新研發平臺——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以及全國國家乳制品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如果說芯片是現代工業的“糧食”,那么種子便是現代農業的“芯片”,過去100年,全球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60%來源于種子技術,優化種源成為提升農作物產能的關鍵手段,種業振興備受關注。
為實現育種技術的創新突破,伊利聯合產業鏈伙伴在全球建設了三座行業領先的奶牛核心育種場,在內蒙古建設了全國規模之大、遺傳品質之高、技術集成要素之全的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與胚胎工程中心,持續攻堅高產、高性能奶牛繁育項目,通過創新集成奶牛種用胚胎高效生產核心技術,2022年已生產20000枚14噸以上的高產奶牛性別控制胚胎。此外,伊利引進全球排名前十的優質種公牛凍精,在全國推廣應用奶牛性別控制冷凍精超過600萬劑,累計為我國繁育良種奶牛母犢260萬頭。
不僅如此,伊利還將“遙感衛星+農業大數據平臺”等數字技術推廣到全國合作牧場,通過對青貯玉米開展長勢監控、灌溉指導、病蟲害預防等服務,使農業生產更精準、更高效,降低了牧場養殖成本,提高了牧場收益。“在這塊鹽堿地上我們種出了優質的青貯玉米,我一年多賺了56萬。”嘗到現代化農業甜頭的山西佳聯牧場場主看著自己承包的近千畝鹽堿地開心地說道。
自從開創為牧場免費提供嵌入式技術服務的模式以來,伊利實施24小時駐場服務與服務承包制,將育種、養殖等新技術向全行業推廣,每年通過1000余人的服務團隊為合作牧場免費開展10余萬次現場技術服務幫扶,引領奶業創新賦能農業現代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創新管理,引領合作伙伴經營現代化
伊利對牧場新一代養牛人進行培訓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全球乳業五強,伊利將優秀的經營管理模式應用到全國各地的牧場,提升合作伙伴經營效率,提高牧場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快速帶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這頭奶牛的狀況很好,可以繼續保持當前的飼養方案……”伊利委派的技術人員為牧場主提出階段性指導。這一幕發生在寧夏哆硒呀牧場,伊利通過“伊利阿米巴精益牧場”服務項目,為該牧場提供免費技術服務,并進行針對性模塊運營及盈利能力分析,引導牧場向著專業化現代化升級。同樣引入了精益化管理模式的寧夏茂草園牧場,在伊利的指導下,通過對設施細節改善、擠奶流程完善、人員技能提升,牧場每班次擠奶時間減少40分鐘,全天縮短擠奶時間2小時,僅此一項每年就為牧場降低養殖成本超過100萬。
多年來,伊利圍繞降本增效、精準飼喂、精益運營三大服務宗旨,落地實施“一公斤奶項目·十噸奶工程”“良種牛品質升級工程”“伊利阿米巴精益牧場項目”“伊利卓越高產牧場項目”和“未來之路——精益牧場項目”兩大工程三大服務項目,對牧場開展全方位、全領域的技術服務,幫助越來越多的農牧民走上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之路。
產業引領,探路農業發展現代化
伊利在多地建設智能化工廠,打造現代奶產業集群
水漲船高,柴多火旺,產聚業興。中央文件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道路,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主產區統籌布局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繼續支持創建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伊利的成功經驗已經證明了這一路徑的可行性。
多年前,伊利就積極探索奶業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路徑,打造現代奶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集聚效能,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近日,伊利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的示范項目一期首批4條生產線正式投產,該項目可帶動興安盟7座規模牧場同步發展,是伊利在內蒙古投產的第三個奶產業集群項目。該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實現日產液態奶1500噸,將有效拉動當地種植業、養殖業、飼料加工等輔助產業高速發展,至少帶動1800億元的全產業鏈經濟貢獻值,促進當地多產業興旺發展。更早之前,坐落于呼和浩特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產業園投產,同時匯聚了上下游產業鏈企業近30家,實現了農牧業、旅游服務等多產業的聚合發展。
此外,伊利還陸續在寧夏、甘肅、黑龍江、河北、山東、河南等地新增產業投資,打造現代奶產業集群,引領產業融合新模式走向全國,釋放產業集聚效能,以奶業振興為契機提升當地農業現代化水平,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品牌共建,企業品牌為農產品打Call
伊利與哈密市哈密瓜協會簽署助農合作意向書,各方將以安慕希AMX新疆哈密瓜酸奶為紐帶,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助農扶農,助推鄉村振興
初級農產品價值有限,區域公用品牌有利于推進區域產品在市場上進行更大規模的銷售。中央文件明確,支持打造區域公用品牌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有效措施。
作為中國規模最之大、產品品類之全的乳制品企業,伊利品牌深入人心,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的《2022品牌足跡》中國市場報告顯示,伊利憑借92.4%的品牌滲透率、近13億的消費者觸及數和7.4次的購買頻次,連續多年位列中國市場消費者首選品牌。
利用品牌優勢,伊利開辟出農產品和企業品牌合作模式的新路徑,推出了一個又一個乳品與農產品相結合的產品,如“中國地域水果”系列酸奶品牌幫助多地推廣區域公用品牌。
在遼寧丹東,憑借天然地理優勢,草莓產量高、口味佳、品質好。為提升丹東草莓產業的附加值,豐富奶產業產品,伊利2022年打造了安慕希AMX丹東草莓酸奶生產鏈,為丹東草莓打Call。同年,安慕希AMX徐聞菠蘿、新疆哈密瓜、攀枝花芒果酸奶相繼上市,“中國地域水果”系列酸奶陣容不斷擴大,幫助當地擴大農產品品牌影響,經濟價值不斷提升。
品牌強農,創新富農。伊利通過對系列新品采用“地方名+水果名”的方式進行產品命名和傳播,賦予農產品更多附加價值的同時,也帶動行業里更多品牌使用中國農產品,完成了中國農業品牌量變到質變的升華,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帶來巨大增值空間。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伊利等廣大中國企業將發揮生力軍作用,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推動釋放鄉村振興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潛能,助力農業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