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憶雷鋒、學雷鋒、做雷鋒 優秀志愿服務項目激發市民文明實踐熱情

          2023-03-06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學習雷鋒,好榜樣……”熟悉的旋律和歌聲,隨風招展的旗幟,不停忙碌的紅馬甲,將鄭東新區如意湖文化廣場變成“志愿紅”的海洋。3月5日,“學雷鋒 我行動”主題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在這里舉行。活動現場,集中進行展示的20個優秀志愿服務項目,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人,大家在沉浸式體驗活動中,對雷鋒精神和志愿服務有了更深的了解。

          鄭州博物館“鄭博小劇場——心中的幸福河”文化宣傳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展示區,志愿者們正在演出情景劇,精心設計的服裝道具,全情投入地表演,帶領人們穿越歷史,用新時代的語言和表達方式讓文物活了起來。

          據了解,該項目開展至今累計演出106場次,覆蓋觀眾24萬余人,向觀眾發放調查問卷2300余份,滿意度達98%。項目被評為“全國博物館志愿服務典型案例入圍項目” “河南省2022年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一等獎”。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國風共揚”沉浸式國學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展示臺前,想要體驗投壺的大小朋友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志愿者們通過開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活動,向人們展現古代傳統文化的魅力。除了投壺,湊對子、猜字謎、你劃我猜、巧配漢字、筆下乾坤、填字選詞、漢服體驗、發簪制作、手工描繪臉譜、團扇和馬勺葫蘆等,無一不體現國學文化的特色。

          由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土木建筑學院青年志愿者團執行的“守護古建”志愿服務項目,用微縮模型展示中國古建筑的精妙;由鄭州瞻世客家文化博物館志愿者團隊執行的“青花瓷上的花鳥魚蟲”志愿服務項目,邀請群眾當場作畫,親身體驗青花圖案的文化內涵;由鄭州群創志愿互助中心執行的“聽爺爺講故事”非遺文化傳承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將香包、布藝、糖畫等民俗藝術精彩呈現……

          5歲半的許芷嫣開心地拉著爺爺,在各個項目前穿梭,爺爺告訴記者,昨天他們在廣場玩,看到布置場地知道有活動,今天特意帶孫女來感受一下。“號召學雷鋒,好事情!活動很豐富,孫女很感興趣,希望能在她心里種下一顆‘學好人,做好事’的種子。”

          “活動非常有意思,大家都爭先恐后地參與。大家的喜愛程度,也是民眾對文化自信的最好反映。”正在豫見·文旅志愿服務項目展區體驗木版年畫制作的初三年級學生李金騁告訴記者,他以前也多次參加志愿服務,初三時間緊張暫停了,等今年暑假還要繼續。

          “非常慚愧,身為鄭州人,竟然沒有去過二七紀念館,周末安排時間帶孩子去!”看完鄭州二七紀念館“紅色故事承薪火 二七精神永傳唱”志愿服務項目的展示,惠濟區居民張艷麗表示,女兒領取了二七紀念塔的精美明信片要寄給外地的朋友,她也希望女兒能借此契機參與到二七紀念塔館組織的“紅色小小志愿講解員”的社會實踐中,向朋友宣傳鄭州,宣傳二七精神。

          “原來鄭州有這么多默默奉獻默默服務的志愿者團隊,充分感受到了鄭州這座‘大愛之城’的溫暖!”市民田凱激動地說,“今后,也會帶家人孩子參與進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蘇瑜/文 馬健/圖


          分享到: 編輯:張丹婭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