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日報》版面截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核心提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強調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重要特征。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當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為總目標,全面開展“三標”活動、深入推進“十大戰略”行動,加快“四高地、一樞紐、一重地、一中心”和鄭州都市圈建設,以風雨兼程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全力以赴拼經濟、千方百計促發展,奮力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鄭州篇章。
本報特推出【家國同春】——中國式現代化的“鄭州圖景”大型系列報道,全方位展示鄭州市全力以赴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干勁和蓬勃的朝氣。今日刊發第三篇章“創新驅動”之一《科創挺進主戰場》。
初春時節,玉蘭如盞。徜徉于龍子湖智慧島,你怎能想象,就在這么一塊面積不大但風光旖旎的地方,集聚了13家科研機構、32家孵化載體、1300余家企業、3萬名員工。
翻一翻鄭州的科創成績單,你怎能想象,曾經科創指標在全國排名平平的鄭州,現如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技術合同成交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等科技創新的核心指標,近3年年均增長幅度均居9個國家中心城市第一位。是的,科技創新的力量,如同此刻3月的春風,正在中原大地上,風吹萬里……
龍子湖智慧島已成為科研機構、孵化載體、科技創新企業等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更寬視野 更大格局 形成中長期發展戰略
藍圖,是努力方向,也是未來所在;是發展動力,也是奮發理由。
2019年9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指出,“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抓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機遇,立足省情實際、揚長避短,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有方向,更要有行動,才能奔向理想中的遠方。
2021年,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將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置于十大發展戰略之首。
作為省會,鄭州更是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堅定走好創新驅動發展“華山一條路”,創新人才引育加快,創新之勢越來越強,創新佳音接連不斷,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步伐鏗鏘。2022年3月22日,鄭州成立了鄭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統籌謀劃全市科技創新工作,扎實開展“三標”活動。
聚焦“國家創新高地”目標,鄭州先后印發實施了《鄭州市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行動計劃方案》《鄭州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研究制訂了《關于率先構建一流創新生態 建設國家創新高地的意見》《鄭州市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實施方案》,通過打好政策組合拳,激發企業創新動能,形成了覆蓋支持加大研發投入、高企培育、新型研發機構等全方位“1+N”科技創新政策體系。
在敢闖敢試敢干的不斷努力下,鄭州積極開展“國字號”改革試驗,先后獲批建設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試驗區等,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示范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等稱號,為鄭州“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強力支撐。
跨越臺階 突破關鍵 科技創新“鄭”當時
2021年7月,河南首家省實驗室——嵩山實驗室正式揭牌運行,在重塑實驗室體系、搭建一流創新平臺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可是此前,全國已有和在建的大科學裝置、中科院100多家直屬研究所、國家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河南均為空白。
現如今,河南整合省內外創新資源,神農種業、黃河、龍門、中原關鍵金屬、龍湖現代免疫、龍子湖新能源、中原食品等10家省實驗室相繼揭牌成立,均由“兩院”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同時,集聚130多位院士擔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或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
與此同時,有了政策支持,高新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生長著。2022年,鄭州新增高企1100家左右,全市高企突破5190家,同比增長25%,全省占比48%。超聚變、致歐家居被長城所發布為獨角獸企業,鄭州市擁有獨角獸企業實現了零的突破。
而鄭州的科技成果,也越來越被更多人知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的載人飛船GNC分系統激光雷達、連續波高精度測量雷達,河南航天液壓氣動技術有限公司的加排閥、服務閥、溫控閥等多種類特種閥門,為神舟十四號擎天保駕護航;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上,185輛宇通氫燃料電池客車提供全天候服務;鄭煤機自主研發的10米超大采高兩柱掩護式液壓支架成為世界之最。鄭煤機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礦綜采技術和裝備供應商、國際領先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
不僅如此,阿茲夫定片為中國疫情防控貢獻了“鄭州方案”;“鄭麥7698”助力“中國碗”盛滿更多優質糧;盾構、光通信芯片、流感疫苗等成為“鄭州智造”的“新名片”。
搭建平臺 匯聚人才 中原沃土結出累累碩果
從初次商談到簽約落地,用時不足3個月。
2021年,超聚變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招募2000人團隊落戶中原科技城,是鄭州打造創新生態初顯成效的生動注腳。目前,該公司已擁有上萬家客戶,2022年營收超230億元,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算力基礎設施和算力服務提供者。
超聚變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的迅速落地、迅速研發,絕不是個案,也不是偶然。
歷史和實踐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和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
鄭州緊盯政策落實,集聚一流創新團隊。充分發揮政策引才效能,貫徹落實省委“1+20”人才政策,研究制定了《鄭州市創新創業團隊項目資助實施細則》《鄭州市重點科研院所及創新平臺引進人才實施細則》,通過重大戰略招才引智、創新平臺高端人才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等專項活動,不斷激勵各類人才在鄭持續開展創新創業。
同時,鄭州協調推進人才計劃實施,推薦報送國家重大人才計劃6項,中原英才計劃引才系列項目9個,中原英才計劃育才系列項目29個;組織實施第三、第四批“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項目結題驗收工作,參加結題驗收的126個項目中,擬通過結題驗收項目99項,占比78.6%。
看——帶著“不成創新高地,必成發展洼地”的緊迫感,鄭州,正在緊緊抓住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正不斷變革機制、完善政策、優化服務,給足“陽光雨露”,讓“天地之中”成為英才向往之地、創新奔涌之地、企業發展之地。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娜/文 馬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