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我們迎來了大學生返校季,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為提高廣大學子的反詐防騙意識和能力,3月14日上午,正觀新聞?鄭州晚報特別聯合鄭州市公安局反詐中心、工商銀行鄭州分行共同推出“護航青春 你我同行——校園反詐防騙第一課”直播活動。
來自鄭州市公安局反詐中心的民警相冰和工商銀行鄭州分行的個人客戶經理寇珊珊,在直播間為大學生們列舉了不法分子的種種套路,幫助大家樹立校園反詐意識,普及相關金融知識。此次直播活動在央視頻、正觀新聞、鄭州晚報、鳳凰新聞、騰訊新聞、優酷、搜狐、視頻號、抖音、微博、百家號、微贊等平臺同步播出,累計播放量破百萬。
校園反詐從你我做起
如今犯罪分子的詐騙手段不斷翻新,騙術也越來越高明。“大學生最常見的就是被騙取個人信息,犯罪分子誘導學生點開鏈接或者掃描二維碼、下載APP,以此來獲取學生信息進行犯罪活動。”相冰警官介紹說,還有一些大學生存在僥幸心理,把信號設備架在宿舍,為境外犯罪分子提供電信服務從而獲取利益,但這種設備一旦開機就會被公安機關迅速破解掉。因此提醒同學們不要為了一些蠅頭小利而去觸碰法律底線,更不能抱有任何幻想和僥幸心理,成為犯罪分子的“幫兇”。
相冰警官在現場列舉了一些大學生因“刷單返傭”而上當受騙的案例,并總結出兩條反詐公式:刷單=引流+陌生鏈接+APP+工作內容、電話詐騙=陌生來電+視頻會議APP+屏幕共享。凡是遇到這種情況,毫無疑問都是騙局。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不受損失,他提醒廣大網友要牢記: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
買賣銀行卡害人害己
“曾經有位客戶帶著上大學的女兒來網點投訴,說他女兒的借記卡賬戶被鎖定無法使用。經過查詢封控的理由是涉及案件,不僅我們工行,她名下所有的銀行賬戶都被凍結。當前正是要交學費的時候,怎么也打不上學費。后來我們在公安機關反詐中心的協助查詢下,才了解到其女兒曾在勤工儉學期間用不到兩百元的價格將本人新辦理的銀行卡和密碼賣給了招聘公司,如今造成了她所有銀行賬戶都無法使用。”直播間里,寇珊珊為大家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買賣銀行卡行為不但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情節嚴重者還會觸及法律。個人名下如有廢棄或者過期銀行卡不要隨意丟棄,應及時到銀行營業網點辦理注銷手續。
如果發現自己被騙,且已經轉賬,寇珊珊建議首先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電話;同時及時和匯款的銀行聯系,尋求幫助;也可撥打中國銀聯專線95516請求幫助;為防止騙子在網上銀行轉賬,可及時登陸自己的網上銀行,密碼連續輸錯,該賬號網銀將被鎖定24小時,為自己爭取時間。
“斷卡”行動保護賬戶安全
直播現場有網友問到,為何去銀行網點申請銀行卡除提供身份證之外還得提供很多個人信息?為何銀行卡會被限制轉賬交易?寇珊珊介紹,銀行工作人員在業務辦理中請客戶配合提供的各種證件及材料,主要是根據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商業銀行應履行盡職調查義務。例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第十六條的規定:開立銀行賬戶、支付賬戶不得超出國家有關規定限制的數量。對經識別存在異常開戶情形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有權加強核查或者拒絕開戶。“當然,以上是對個別明顯異常交易的賬戶,絕大部分賬戶還是本人自由使用的,這么做,也是為了防止人民群眾財產受到損失,落入電信詐騙的陷阱。”
據了解,自2020年10月國務院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斷卡”行動以來,工商銀行鄭州分行始終將電信詐騙防控治理和“斷卡”行動作為當前重要任務嚴抓落實,舉全行之力協助公安機關阻斷電信網絡詐騙資金轉移鏈條,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2022年工商銀行鄭州分行累計堵截電信詐騙事件25起,涉及風險金額達88.12萬元;堵截銀行卡非法買賣25起;堵截冒用他人身份證辦理業務11起。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謝寬?宋聰穎/文
張宇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