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部門和單位共同組織開展的2022年度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推選活動投票環節正式啟動,推選名單及事跡展示登陸學習強國平臺,鄭州市7個先進典型光榮入選。
最美志愿者候選人:冉基瑋、周慧玲;
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候選組織:河南省鄭州博物館志愿服務大隊;
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候選項目:河南省鄭州師范學院“大河安瀾”黃河生態保護志愿服務項目、“急救地攤”法律保障與應急救護推廣宣傳項目;
最佳志愿服務社區候選社區: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一馬路街道隴海大院社區、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福華街街道七一三社區。
請為鄭州市推選的先進典型點贊投票!
1.投票方式:https://huodong.xuexi.cn/campaign/volunteer-vote/2023/pc/index.html?campaignId=439499178859588864&bizId=439560876085743360,點擊鏈接進入學習強國網站或通過手機學習強國APP投票。
2.投票時間:2023年3月17日至23日,為期7天。
3.投票規則:每人可給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和最佳志愿服務社區四類候選典型投票,對一個候選典型只能投1次票,投票總數至少10票,最多不超過100票。
4.本次網絡投票屬公益活動,投票一律免費。
事跡展示
全國最美志愿者候選人:冉基瑋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89年6月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所在志愿服務組織:河南省鄭州市志愿服務聯合會
主要服務項目:基層治理、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環境保護、異地馳援等
何時起參加志愿服務活動:2012年8月
累計參加志愿服務時數:2321小時
主要事跡:
冉基瑋,鄭州市志愿服務聯合會秘書長。他積極參加黃河環境保護、疫情防控、基層治理、防汛救災等志愿服務活動,多次受到河南省文明委表彰。
十年堅持不懈,保護母親河。2012年開始,他策劃實施“攜手共建幸福河”志愿服務項目,內容涵蓋清潔水源地環境、宣傳節水環保理念、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普及防溺水知識等。十年來,依托黃河文化傳承區、水利科普示范區和城鄉社區等開展志愿服務1000余次,累計帶動8萬余名市民群眾成為“環保達人”,群眾護河、管河、愛河意識大幅提升。該項目被評為全國“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對接防控需要,實施“綠城小紅象”系列活動。在疫情防控期間,他策劃實施“綠城使者—小紅象·健康行”,帶頭開展卡點值守、清潔消殺、心理疏導、健康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3年來累計招募志愿者超過217萬名,支持防疫物資價值569.8萬元,協調保險逾百萬份。該項目被評為全國“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推動基層治理。2018年以來,他精準對接無主管無物業樓院,積極開展文明引導、環境衛生治理、健康知識普及、垃圾分類等志愿服務活動。累計組織動員超過15萬名志愿者走進1100多個無主管無物業樓院,開展志愿服務700余次,幫助217個樓院建立了以社區居民為骨干的志愿服務隊伍。為支持社區志愿服務組織發展,積極爭取“暖心小站”“益童樂園”等基金會項目落地鄭州,到賬經費512萬元。
面對突發災難,開展防汛救災。2021年“720”特大暴雨災害發生后,他組織動員全市志愿服務力量積極開展應急救援、抽水清淤、清潔消殺、物資配送等應急志愿服務。累計動員59.4萬名志愿者投身防汛救災志愿服務,核實并發布群眾需求7萬余件,發放各類物資價值1.52億元,受益群眾200余萬。
不忘救援恩情,跨省開展應急志愿服務。2021年10月,山西發生汛情,他連夜招募49名專業救援志愿者趕赴山西開展救援,累計為受災群眾協調并發放物資價值1300萬元,消毒消殺面積達3200萬平方米,排除房屋危險7起。2022年上半年,他積極參加“豫吉攜手 同心抗疫”“豫滬攜手 同心抗疫”等河南援助吉林、上海抗疫志愿服務關愛行動,動員志愿者3700余人將價值1200余萬元的物資裝上高鐵發往吉林、上海,助力兩地疫情防控志愿服務行動的開展。
冉基瑋先后獲得“河南省防汛救災志愿服務優秀工作者”“河南省防汛救災身邊好人”“鄭州市優秀志愿者”“溫暖鄭州十大民生人物”“鄭州市五一勞動獎章”“鄭州市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
全國最美志愿者候選人:周慧玲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49年10月
政治面貌:群眾
所在志愿服務組織: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康橋華城社區文化建設志愿服務雷鋒團隊
主要服務項目:“康橋學堂”、“家教良方,百姓學堂”、“百年黨史”百姓宣講等
何時起參加志愿服務活動:2003年
累計參加志愿服務時數:19000小時
主要事跡:
73歲的周慧玲是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康橋華城社區文化建設志愿服務雷鋒團隊負責人。她積極開展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宣講志愿服務,被譽為“行走在百姓中的教育專家、貼心參謀”。她立足社區開展文化志愿服務,總結出“康橋志愿者工作法”,得到中央文明辦的肯定。
舉辦千場報告,助飛少年夢想。2003年她加入鄭州市關工委和鄭州市教育局“五老”報告團,開啟了她19年的志愿服務人生。她深入大中小學和青少年交朋友,把學校的小講臺延伸到了社會大講堂,足跡遍布全國25個省區市,作公益報告1100多場(萬人以上報告13場,最多的一場22000人),點燃青少年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民族復興而學習的夢想。
接聽萬條熱線,傳遞家教良方。2006年,她以《既要耕好事業的田,又要育好自家的園》為題,把自己的教育經驗與眾人分享,幫助家長解決教育問題。為了更好地服務家長,她開通教育熱線,義務接聽16000多個咨詢電話,面談1000多人次。2020年,她組織了“家教良方”志愿者服務團,創建了網絡平臺“家教良方 百姓學堂”,僅2020年就舉辦了八期23場公益直播,惠及全國23個省2000多所學校、320萬個家庭。
扎根基層社區,興建精神家園。2009年周老師退休后,謝辭了五所高校和十幾家教育機構的邀請,連續13年在社區做志愿者,開展社區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她動員百位老人建雷鋒團隊、辦康橋學堂、興文化家園,協助舉辦社區青少年公益課程班、快樂夏令營,形成了社區“以鄰為伴,與鄰為善,相擁而舞,共同溫暖”的志愿服務經驗,得到中央文明辦的肯定和贊揚,所在社區被評為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社區”。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作為省、市、區百姓宣講員,她深入學校、社區、機關、企業等開展宣講98場,在社區組建黨史學習宣傳小分隊,講紅色故事、唱紅歌、吹紅曲、誦讀紅色詩文。路人拍攝關于她“白發教師喊話新兵”的視頻,被人民網、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華社、時代楷模發布廳等相繼置頂轉發,上億網友點贊,被網友譽為“最暖心的思政課”。
她的事跡5次被“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報道,先后獲得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全國“事跡特別感人的百姓學習之星”,河南省2021年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河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學雷鋒優秀志愿者、文明市民、關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貢獻獎”,鄭州市優秀志愿者、“十佳母親”、“十佳書香”家庭,二七區十大女杰、道德模范等60多項榮譽,事跡被鄭州市檔案館名人檔案庫收藏。
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候選組織:鄭州博物館志愿服務大隊
成立時間:2001年
注冊志愿者人數:2478人
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時數:10萬小時
人均開展志愿服務時數:40.5小時
組織負責人:汪培梓
經常開展的志愿服務項目:“鄭博黃河小劇場”“講好中原故事”“國寶講述人”“無障礙體驗工作室”“鄭博啟蒙星小小志愿者”服務項目等
主要事跡:
鄭州博物館志愿服務大隊成立于2001年,執行嚴格規范的招募、培訓、考核制度,所有志愿者持證上崗。該組織依托場館內志愿服務站常態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項目,服務觀眾約300萬余人次。
1.規范培訓,提升文博志愿服務技能。將培訓作為基石,通過新志愿者培訓、業務培訓、文物知識培訓,以及新展覽項目開展期間的針對性培訓,提升志愿者業務水平。2021年5月新館開館以來,累計開展培訓78場次,其中新志愿者培訓20場,線上培訓36場,線下培訓22場,團隊志愿者文博志愿服務水平穩步提升。
2.夯實陣地,拓展文博志愿服務平臺。依托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駐站開展服務。制定《鄭州博物館志愿者章程》,有效引導志愿者立足站點、協同配合、規范言行,為觀展群眾提供服務。以此為基,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推進館校共建,不斷拓展服務陣地。在社教陣地,以志愿者為骨干力量的社教活動按照展廳或時間節點有序開展,如“學雷鋒,我行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童心向黨”主題黨課活動、“慶七一迎二十大”紅軍不怕遠征難知識問答活動及“鄭博暑假班”等活動,被廣大市民群眾點贊。在館校共建陣地,志愿者積極參與愛國主義教育、城市文明、傳統文化、節慶節日等六大類校外特色課程活動,“課后服務”有效助力“雙減”。
3.項目運作,打造文博志愿服務品牌。志愿服務覆蓋志愿講解、社會教育、文明引導、文化宣傳等多領域,集合優勢文博資源,全力打造品牌亮點,“鄭博啟蒙星之小小講解員”“鄭博黃河小劇場”“國寶講述人”“無障礙體驗工作室”等項目深受群眾歡迎。“鄭博黃河小劇場”志愿服務項目,采用舞臺劇的形式普及文物知識、傳播黃河文化,重點劇目《鼎鼎奇遇記》和志愿者原創舞臺劇《心中的幸福河》廣受好評。志愿服務隊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舞臺劇帶到學校、社區和鄉村,搬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舞臺,2019年至今累計演出106場次,覆蓋觀眾24萬余人,發放調查問卷2300余份,滿意度達98%。“國寶講述人”志愿服務項目,僅自2021年鄭州博物館新館開館以來,就開展志愿講解1500余場次,走進社區開展活動30余場次,服務觀眾達10余萬人。“無障礙體驗工作室”志愿服務項目,基于全國首家視障人士“無障礙體驗工作室”,制作文物模型或3D打印文物,由志愿者引領視障人士走進博物館,親手觸摸文物仿制品,感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輝煌和燦爛。該組織曾榮獲河南省優秀社科普及志愿服務團隊、河南省疫情防控優秀志愿服務組織。
全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候選項目:鄭州師范學院“大河安瀾”黃河生態保護志愿服務項目
開展項目時間:2012年
參與項目的注冊志愿者人數:3800多人
項目負責人:李長看
項目概述及亮點成效:
自2012年起,鄭州師范學院自然博物館組織實施“大河安瀾”黃河生態保護志愿服務項目,首創“博物館+高校+社會公益組織”的模式,發動科研專家、師生志愿者和環保人士,以保護母親河為核心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項目實施11年來,累計參與志愿者3800余人,包括專家9名,教師41名,學生3798名。項目通過引領師生志愿者和社會公眾聚力黃河生態保護,提升了黃河流域周邊居民生態文明環保意識,極大改善了黃河濕地鳥類的棲息地生存環境。
依托專業優勢,倡導科學保護。項目在學校“鄭州市生物物種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與“河南省涉鳥故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業技術指導下,開展黃河流域河南段濕地生物多樣性的監測200余次,濕地保護類活動100余次,垃圾分類生態治理活動100余次,節水集約科普宣傳宣講活動100余次。定期開展愛鳥護鳥科普宣傳活動,引導公眾掌握正確的護鳥方式,對棲息在黃河流域的鳥類實現更加精準高效的科學保護。團隊利用每年的“河南省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生物多樣性日”“全國科普日”等節日舉辦科普公益講座和科普展覽等活動。11年來,團隊志愿者奔赴黃河沿線開展各類黃河生態保護綜合性志愿服務活動500余次。
關注重點鳥群,精準策劃活動。2012年至今,團隊實施“河南黃河青頭潛鴨的監測與保護”活動。目前,世界極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青頭潛鴨河南省域種群數量由原來的5只增長到300余只,占該物種全球數量的近30%,對該物種的生死存亡發揮了關鍵保護作用,支撐了河南省唯一的國際重要濕地“民權黃河故道濕地國際重要濕地”的申報與建設,推動了青頭潛鴨的種群恢復。2012年至今,團隊還實施“崖沙燕棲息地保護行動”,通過監測準確判定崖沙燕的繁殖期,為施工生產安排提供依據,約80%的崖沙燕度過“生死劫”,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效被新華社、CCTV1、CCTV13、河南衛視、河南日報等多家媒體予以報道。近年來,項目團隊基于對黃河生態保護方面的研究成果向上級主管部門提供建議14條,采納11條,向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部門和組織提供建議32條,采納30條。
拓寬項目領域,實現多維提升。被河南省科協授予“全國科普日優秀特色活動”,項目團隊被河南省林業局授予“愛鳥護鳥先進組織”,作品《河南省百種典型鳥類》被河南省委宣傳部和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首屆河南省科普科幻作品大賽一等獎。團隊成員榮獲河南省優秀志愿者6名,負責人李長看教授被評為“河南出彩環保人·杰出獎”,并被河南省科協連續授予“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稱號。
全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候選項目:“急救地攤”法律保障與應急救護推廣宣傳項目
開展項目時間:2014年5月至今
參與項目的注冊志愿者人數:800余人
項目負責人:馮海河
項目概述及亮點成效:
1.項目概述
“急救地攤”法律保障與應急救護推廣宣傳項目以社會大眾為服務對象,走進社區、單位、學校、街頭等地方,以地攤形式,采用“一教十、十教百”“學會教家人、教朋友”等模式,形成裂變,從而形成“人人學急救,人人會急救,人人敢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良好局面和社會風尚。
本項目重點解決七個問題:一是提高社會大眾對急救技能在生命攸關一刻重要效力的認識。二是讓普通人掌握急救知識,既能救人,也能自救。三是讓社會大眾在施救前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身安全。四是減輕意外發生后不可逆轉的風險、大眾經濟負擔和國家醫療資源、費用的不必要浪費。五是解決社會大眾不會專業急救、不敢救人的問題。六是解決意外發生后的院前急救問題。七是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推動社會的文明發展。
2.亮點成效
(1)亮點:①親民性強,易接受。通過與社會大眾零距離、手把手的交流教授方式,以傳幫帶的形式,推動成人學習急救。②利用網絡傳播優勢,傳播快,覆蓋面廣。我們通過抖音、視頻號等多個網絡直播平臺,在線下開展志愿活動的同時,開展線上直播,帶動上百萬網友線上學習。③易于操作、便于參與、復制推廣方便快速。我們利用社會大眾晚上外出休閑、鍛煉、納涼的空閑時間,在游園、橋頭、廣場等地方開展活動,既不會影響志愿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非常方便社會大眾參與,而且形式簡單,復制方便。④專業資源豐富,實力強大。我們除了自有師資外,還邀請鄭州八院、骨科醫院、精神病防治醫院等醫院的醫護人員,共同開展活動。
(2)成效:項目實施以來,自籌運營經費,自費購買急救物資,免費義務進行宣講,成立至今已開展講座1500多場,受益群眾 30 余萬人。
項目團隊先后榮獲鄭州市志愿服務優秀集體、鄭州市2022群眾最喜愛的文明實踐志愿項目以及河南省2022年文明實踐志愿項目三等獎。線上直播受眾上百萬人,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和贊揚。
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社區候選社區:鄭州市二七區一馬路街道隴海大院社區
負責人姓名:孫強
社區注冊志愿者人數:307人
注冊志愿者人數占社區常住人口的比例:17.6%
經常開展的志愿服務項目:“我們的節日”“愛心助殘”“愛心書屋”“鄰里守望”等
每年組織志愿服務活動次數:150多次
主要事跡:
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一馬路街道隴海大院社區位于鄭州市隴海東路188號,成立于2000年,轄區總面積0.14平方公里,共有居民985戶,1740人,社區現有黨員126人,已注冊招募各類志愿者307人,占社區人口的17.6%。
這是一個因鄰里接力照顧癱瘓鄰居高新海39年的事跡而被群眾交口稱贊的社區,這是一個以群體的形式出現在“感動中國”舞臺的社區,這是一個跑過“愛的馬拉松”、有著深厚志愿服務情懷的社區。社區下轄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文明單位志愿者、社區志愿者等5支服務隊,始終以服務居民群眾為出發點,堅持用“三最”服務方針,即“最貼心、最便利、最快捷”,統籌志愿資源,著力做好三個結合,豐富志愿服務,竭誠為廣大居民群眾提供服務。
志愿服務與社區黨建相結合,做群眾幸福道路的引路人。切實落實“社區黨建+志愿服務”模式,將在職黨員納入到志愿服務隊伍,為社區志愿服務輸送了新鮮血液,以黨員志愿者為主體,為轄區孤、獨、殘等弱勢群體開展上門貼心服務,同時以黨員代表為領頭羊,開設了太極拳培訓班、隴海大院老年舞蹈隊等社區社會組織,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志愿服務與區域化團建相結合,做凝心聚力的牽引人。將社區附近的鄭州市盲聾啞學校、鄭州電務段、一馬路社區醫院等納入區域化黨建范圍,組織開展“萬名團員進社區、衛生城市我助力”衛生清潔活動、“關愛折翼天使、共度別樣六一”文藝匯演活動、“點亮夢想、放飛希望”愛心助學儀式、“義診送健康,溫暖在社區”的社區義診活動、“普及安全知識,確保生命安全”的安全知識宣傳教育、“關愛青少年,拒絕二手煙”禁煙宣傳活動等生動有趣的活動,并充分利用社區的辦公場所建立文化活動室、電子閱覽室等,為老年人提供休閑好去處。
志愿服務與特殊群體相結合,做特殊群體的知心人。秉承老隴海大院精神,以老帶新,傳承蓄力吸納新生力量。愛心接力持續上演,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為社區居民開展豐富多樣的服務和活動。按照“以活動吸引人,以活動影響人,以活動教育人”的思路,制定活動實施方案,立足實際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設立了隴海大院精神文化長廊、隴海大院精神展示館,成立河南省首個社區盲文圖書閱覽室;創建“四點半課堂”,開辦了“青少年心靈驛站”,定期邀請心理咨詢志愿者為青少年開展心理疏導、情感咨詢;針對特殊兒童建設“愛心康復站”,為社會組織進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提供支持,延伸社區志愿服務范圍。豐富多樣的社區志愿活動,是隴海大院社區志愿者隊伍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雷鋒故事的最真實寫照。
三結合的工作方法為社區居民提供暖心貼心服務,宣傳隴海大院正能量,助力打造隴海大院愛心品牌,讓“鄰里互助、扶殘助殘、扶危濟困”的隴海大院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先后被授予鄭州市“書香社區”先進集體、鄭州市“五四青年獎章集體”“河南省優秀志愿服務社區”等榮譽稱號。
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社區候選社區:鄭州市二七區福華街街道七一三社區
負責人姓名:婁彥娟
社區注冊志愿者人數:575人
注冊志愿者人數占社區常住人口的比例:16.7%
經常開展的志愿服務項目:為老志愿服務、疫情防控志愿服務
每年組織志愿服務活動次數:約300次
主要事跡:
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福華街街道七一三社區成立于2012年,轄區總面積0.36平方公里,共有居民1466戶,3450人,社區現有黨員372人,已注冊招募各類志愿者575人,占社區人口的16.7%。社區一直以來堅持“社區黨建+志愿服務”,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志愿服務雙線孵化“153”體系和“服務+參與+自治”模式,調動多元主體參與、助力志愿隊伍自我培育、引導參與社區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發展新格局。
以黨建為引領,讓共建共享格局日益完善。近年來社區以“黨建引領、政企聯動”為抓手,建立志愿服務時段全覆蓋、種類全覆蓋、人群全覆蓋“三全”志愿服務機制,做實養老服務、文化服務、便民服務“三大服務”,打造提升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日間照料中心、衛生服務中心、醫養結合中心“五個中心”。“一站式”黨群服務中心,配套民情氣象站、志愿服務站、施阿姨工作室、潮學社、“云”服務等多個線上線下陣地,搭建起志愿服務的綜合創新陣地,為廣大志愿者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和活動陣地,極大激發了他們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志愿服務變得更加多元化、全面化,服務更廣泛、更專業、更精細。
以網格管理為載體,讓紅馬甲熠熠生輝。社區將群眾的關切作為著力點,群眾的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務就跟到哪里。社區優化網格設置及服務力量配備,在原有網格基礎上優化細分為兩個三級網格,建立“紅管家”,社區社會組織、黨員、熱心居民、大學生、物業等多元志愿服務力量融入網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打造核酸檢測點臨時黨支部、值守卡點臨時黨支部、健康服務點臨時黨支部“三支隊伍”,通過“同舟共濟”核酸檢測服務、“你請寬心”重點人群服務、“幸福鄰里”特殊群體關愛、“守護家園”安全距離巡邏、“共享健康”常態防控宣傳“五大行動”,守好“自家門”,管好“自家人”,在轄區掀起群防群治熱潮,筑牢了基層防線。
以項目服務為依托,讓群眾幸福生活持續“加碼”。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站,整合志愿服務資源,形成“傳遞關愛 幸福七一三”宣傳教育項目、“同心抗疫 守護家園”項目、“幸福暮年”為老服務項目、“一起來,愛陪伴”志愿者激勵項目、“老友學堂”等十余個服務項目,極大滿足了社區居民的多元化需求。轄區60歲以上老人占轄區總人口數的近四分之一,社區將為老服務志愿服務項目作為重要抓手,撬動各方資源建立智慧化醫養結合中心和日間照料中心,配套家庭照護服務站、家庭醫生工作站、智慧醫養服務平臺、長者食堂等,可以滿足老年人助急、助餐、助康、助樂等九助需求。發動黨員、熱心居民、企業員工等群體成立了“樂齡幫幫團”,在文化活動、情感慰藉等方面給予老人極大幫助。點線面結合的服務網絡,讓老人享受到觸手可及的服務,“養老”變“享老”。2021年10月社區被命名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11月29日全省加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鄭州現場會在轄區召開。
福華街七一三社區在精神文明建設和志愿服務工作的經驗做法得到了各級各部門的充分肯定,在2021年被國家衛健委、全國老齡辦評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在鄭州市2021年度“社區黨建+志愿服務”優秀社區分級評定中被評選為一類社區,在鄭州市2022年度疫情志愿服務先進宣傳推選活動中被評選為優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