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女子返鄉曬吃水果視頻被網暴:確診重度抑郁,準備維權

          2023-03-2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在網絡中,陷入謠言困境的原因會是什么?可能是取快遞時被人拍下并惡意配文傳播的一段視頻,或是對網絡尋親的無端揣測,亦或是染了新頭發。

          而今年28歲的程序員小韓,只因過年期間曬出自己在老家的樓頂上吃水果,配文“也不知道媒婆啥時候上門”,就有上千條惡評涌進了評論區,“媒婆對這種又懶又愛吃又話多的女人,不敢推薦,還把男的陷進火坑”“ktv、會所提前放假了”“這么能吃誰敢要你”……鋪天蓋地的惡意,讓小韓當天晚上失眠到凌晨三四點。

          1月6日小韓發布的視頻截圖

          小韓把自己賬號簡介改成了“要把反網暴進行到底”,主動回擊和掛出這些網友,開始和惡評正面“硬剛”,但之后這兩個月內,她也承受著不小的壓力,在向正觀新聞記者講述網暴發生之后的情況時,她一度哽咽。

          正觀新聞記者:這次網暴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韓女士:是在過年。我年前離職了就提前回到老家徐州沛縣過年,1月6日當天我在樓頂曬太陽吃水果。對我來說這個屋頂充滿了童年回憶,我父親是農民工經常外出在建筑工地干活,小時候每到收獲季節母親都會把糧食扛到屋頂晾曬,我就在樓頂翻糧食、寫作業,晚上還會跟母親一起睡在屋頂看糧食。當天吃水果曬太陽的時候,想起去年網上很火的回老家愜意生活視頻,自己也隨手拍了一段,配文“也不知道媒婆啥時候上門”是調侃,并沒有相親和被催婚。沒想到那么多人涌進評論區罵我。

          老家不讓蓋新房子,所以我們家房子看上去比較破,有人罵我說真能吃,說“我們家這么破,不配吃這么貴的”,其實視頻里看上去比較貴的草莓和藍莓價格總計也就二三十元。還有說我“過年回來這么早肯定是特殊職業”,還說在那種特殊的場所見過我,很多造謠的話,甚至還有人罵我全家。

          惡評截圖

          正觀新聞記者:遇到這種情況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韓女士:特別委屈,一開始那條視頻下的評論全是罵我的。我那天翻評論翻到凌晨三四點,就是想看別人?罵了我什么,在那種情緒下是你明明很難過,但又不受控地去看評論區,當時覺得怎么會有這么多惡意。但是第二天中午醒來的時候,我發現很多人過來評論區支持我了,這讓我覺得還是好人多。

          正觀新聞記者:這些惡評主要存在哪里?

          韓女士:大部分惡評存在于評論區。但是有些惡意評論的人在我公開回復了并且把評論掛出來后,會私信我罵我不要臉,還說要起訴我。這些私信的人我都不認識,完全是陌生人。

          正觀新聞記者:親朋好友知道這個事情嗎,他們怎么看?

          韓女士:知道,我一直是個特別喜歡分享生活的人,當時那條視頻不僅在短視頻平臺發,也發了微信朋友圈,很多朋友看到過。通過新聞報道他們發現這名被網暴的當事人竟然是我后,不管熟悉還是不熟悉的朋友,很多人給我發消息安慰我。

          我父母則是對我被網暴的這件事情非常生氣。他們年齡比較大不太懂網絡,只是覺得我自己在家吃水果,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罵我,而且還造那種謠言。

          正觀新聞記者:有想過要通過法律的手段來進行解決嗎?

          韓女士:我一開始沒有想通過法律手段,主要是擔心時間周期會很長。此前杭州拿快遞的女士被造謠事件很轟動,我也關注過。她起訴過程是比較漫長的,而且在結果出來之前她自身也遭受到了工作、精神上的損失和創傷。那么我也可能在求助法律、等待結果出來之前就被罵抑郁了,所以最初我是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反擊這些惡意。

          正觀新聞記者:你采取了什么樣的方式進行了回擊?

          韓女士:他們只要敢評論,我就會把那些評論掛出來。這些被掛出來的惡評,95%都會自己刪除掉,有些賬號也注銷了。后來我將賬號說明改成了“將反網暴進行到底”,希望能夠幫助同樣遭遇的人發聲。我認為現代社會的人尤其是女性,不應該被人隨意拿性或者是一些莫名其妙的黃色段子來造謠,所以我就想堅持將這些網暴和造黃謠的言論曝光出來。

          正觀新聞記者:反網暴行動進行的是否順利?

          韓女士:不太順利,因為部分網友會認為我是在網絡上挑起對立的觀點來激化矛盾,惡評仍然不斷存在。最近還有一個事情,因為我自己是程序員,一些想要從事該職業的女生會私信我,私信我詢問如何入行或就業,我都會給她們解答然后推薦學習的網站等。但我本人不太喜歡這個行業,工作很累,忙碌的節奏和壓力讓我出現了掉頭發、壓力肥、胃不好、失眠等情況。所以一周多前我有感而發,發布了一則標題叫做“為什么不建議女生做程序員”的視頻,因為當時咨詢我的基本都是女生。但很多網友看到標題認為這個內容涉及就業性別歧視,又有一大波網友涌進評論區罵我,對我來說,這件事情幾乎屬于“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正觀新聞記者:這些事情對你個人造成了什么影響?

          韓女士:過年結束后我回到上海工作,一個多月前,我的情緒開始起伏不定,白天正常,到了晚上就忍不住胡思亂想、情緒低落和哭。一周多前那則視頻被罵下線后,白天工作中我的情緒就會時不時崩潰,已經一個多星期都睡不著覺了,甚至有過想要輕生的念頭,最近預約了醫生就診,確診為重度抑郁。

          正觀新聞記者:是否會懷疑自己在做無意義的事情?

          韓女士:我認為還是有意義的,因為一些女孩子會因為看了我的視頻而明白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經濟自由的意義,很多人也會因為我的視頻受到正向的啟發,這些是有意義的部分,但是堅持這些事情給我本人繼續招來惡意讓我非常痛苦。

          正觀新聞記者:負面情緒有沒有隨著新聞熱度的降低而緩解?

          韓女士:這些事情被報道熱度最高的時候,不管對我還是其他同樣經歷的人,痛苦只是一個開始,熱度散去對于網友來說事情可能已經結束,但是我們的負面情緒仍在不斷累積。

          正觀新聞記者:想對曾經或正在經歷網暴的人講什么?

          韓女士:以前我心態很好的時候,會對向我傾訴的人或者是給我評論的人說,要勇敢面對惡評,如果承受不了就走法律手段。但結果我自己都沒有處理好,情緒狀態也很差。

          我覺得我們應該號召和倡導的是,降低遭遇網絡暴力后維權的門檻和時長,現代社會網絡這么發達,應該有一個能更快速判定和懲罰的標準。

          正觀新聞記者:下一步準備怎么辦?

          韓女士:我有考慮要不要暫時脫離短視頻平臺一段時間。目前針對網暴者我正在著手搜集證據,聯系律師,也準備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身權益。

          敲擊鍵盤的手指,成為了傷人的利刃,讓很多網暴受害者承受了極大的精神傷害,網暴問題也成為了近年來社會一直關注的焦點。

          記者了解到,3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國家網信辦網絡法治局局長李長喜表示,下一步,國家網信辦將從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角度,進一步加大建章立制的力度,及時出臺相關部門規章,并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研究,推動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強化對當事人的保護救濟,及時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呼聲。

          就在今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綜合治理局局長張擁軍表示,和網暴相伴相生的是網絡戾氣,相較于現實社會虛擬空間的隱匿性,網絡淡化了人們的言行責任感,更容易出現口無遮攔,也會導致網絡戾氣。網絡戾氣會導致不友善言論集中扎堆出現,對網暴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同時,網絡戾氣也會使一些網民肆無忌憚、惡俗黑話不斷,影響社會情緒,污染網絡環境。整治網絡戾氣既包括對網暴本身的整治,也要改變導致網暴存在的網絡環境。今年將“網絡戾氣”列為系列專項行動的整治重點,將采取嚴管評論區、整治直播PK環節問題、處置網絡戾氣集中板塊等措施。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古晨茜



          分享到: 編輯:周愛巧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