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家國同春】中國式現代化的“鄭州圖景”大型系列報道第九篇章“民生”之三:“朝夕美好”向未來

          2023-03-3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日報》版面截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核心提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強調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重要特征。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當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全國兩會精神,以“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為總目標,全面開展“三標”活動、深入推進“十大戰略”行動,加快“四高地、一樞紐、一重地、一中心”和鄭州都市圈建設,以風雨兼程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全力以赴拼經濟、千方百計促發展,奮力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鄭州篇章。

          本報與《鄭州日報》同步推出【家國同春】——中國式現代化的“鄭州圖景”大型系列報道,全方位展示鄭州市全力以赴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干勁和蓬勃的朝氣。今日刊發第九篇章“民生”之三《“朝夕美好”向未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老一小”,是每個家庭最大的牽掛。連日采訪中,一幅“老有頤養、幼有善育”的美好畫卷已在鄭州徐徐鋪開,用心用情兜牢兜實民生底線,鄭州用實際行動守護著“朝夕美好”。

          老有所養

          80歲老人多了個“親閨女”

          “看看,這是社區愛心食堂送來的午飯,非常可口,番茄雞蛋、排骨燉雞……”3月29日下午,家住汝河小區的80歲老人張鳳仙指著桌上的四菜一湯說。張鳳仙口中的“愛心食堂”指的是汝河小區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目前中原區已建成106家。

          兩年前,張鳳仙老伴過世,身體不太好的她卻幾乎不用干家務,每周“閨女”來家兩次,做飯、打掃衛生、幫買東西、陪她去醫院……“閨女”精心照料著張鳳仙。事實上,待張鳳仙像親媽一樣的“閨女”,和張鳳仙無任何血緣親戚關系。“閨女”來自晚晴養老院,一個月上門60個小時,為張鳳仙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去年8月初,晚晴養老院又給張鳳仙家蹲便改成了坐便,地面還貼了防滑磚,衛生間、客廳都裝了扶手。“我真的是從來沒給他們提過這要求,都是他們主動的,說這是適老服務,政府支持,我也沒掏一分錢”。

          來自市民政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155.67萬人,人口老齡化速度持續加快。去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養老服務建設資金3億多元,建設各類養老服務機構設施1290余個、養老托老床位近6萬張。到去年底,鄭州已建成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11家,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019家,實現全覆蓋,打造了“15分鐘養老服務圈”。鄭州市被國家列為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全國醫養結合試點、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等。鄭州申報的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將護理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被評為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經驗創新模式。

          幼有所護

          給孤殘兒童一個溫暖的家

          “我給孩子們包包子呢,剛做好,中午再給他們炒倆菜就好了。”3月28日上午,市民馬姐在廚房忙乎著4個孩子的午飯。馬姐的家位于鄭州市兒童福利院北側的三棟樓房,這里面住著28戶“類家庭”,馬姐就是其中一戶的家長。

          “類家庭”是市兒童福利院向社會公開招募家庭和睦、身體健康的愛心夫妻,和院內的孤棄兒童組成家庭,“家長”負責照顧孤殘兒童的學習、康復訓練等,幫助他們回歸家庭、融入社會,從2009年至今,這種愛心做法已持續14年。

          11年前,馬姐兒子上了大學,不太忙的她一次被朋友帶到市兒童福利院。“當抱著那里的孩子,我的心一下子被揪住了,我就打定主意留下來,給他們和自己孩子一樣的愛”。

          “11年來,我帶的孩子有32個。”馬姐說,盡管有些辛苦,從沒睡過囫圇覺,每天幾乎都是寸步跟在身邊,但她從來沒有放棄過。

          “早些年,我和婆婆兩人在這里帶孩子,后來婆婆年紀大了,我老公又主動加入進來。”馬姐說,“孩子們喊‘爸爸’‘媽媽’時,我倆覺得特別幸福和知足。”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共有孤兒1139名。城鎮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每人每月1390元,農村社會散居孤兒每人每月1090元,機構養育孤兒每人每月2080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參照孤兒標準。今年1月,全市下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資金898.08萬元。實施“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項目,為超齡上學孤兒發放每人每年1萬元助學資金。爭取慈善資金,對年滿18周歲后就讀普通全日制本科學校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每人每年資助5000元。全額資助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居民基本醫保個人繳費。實施孤兒醫療“明天計劃”項目,對孤兒住院醫療費用自付超過1000元部分實施全額保障。

          2022年,“護童行動”社工志愿服務項目針對包括農村留守兒童、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貧困兒童、殘疾兒童等在內的困境兒童2500余名,開展入戶探訪、資源鏈接、心理疏導、家庭教育指導和社會融入活動340余場次。

          民有所健

          構建全民健身設施 三級服務體系

          家住高新區錦和公園附近的張紅老人,是健步走運動愛好者。“以前找個健身步道要走很遠,現在公園的健身步道離我家特別近,走個三五分鐘就能到”。

          如今,像張紅老人一樣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全民健身設施的市民越來越多。從最初的“一場兩臺”到如今的智能健身步道、多功能運動場、體育公園,再配以不斷完善的運營管理機制,10多年來,鄭州市持續把全民健身設施打造成民生“幸福高地”。

          來自市體育局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鄭州市923個城市社區,112個新型農村社區新建或更新健身路徑2208條,建設多功能運動場135個、智能健身驛站60個、社區活動中心138個,新建社會足球場地260個,累計為全市1792個行政村安裝或升級改造農民體育健身工程2353個,建設鄉鎮體育健身工程86個,農體工程、鄉鎮工程覆蓋率在全省率先達到100%。截至2021年底,鄭州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已達2.29平方米。

          2022年,全市共更新、新建全民健身路徑工程400條、智能健身驛站40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20個、社區健身活動中心25個。

          接下來,鄭州市體育部門將積極推進全市400塊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建設完善以區級健身中心為引領、以街道級健身中心為特色、以社區級健身中心為基礎的全民健身設施三級服務體系,讓更多市民參與體育運動、培養運動習慣、暢享健康生活。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魯燕 陳凱 文/圖



          分享到: 編輯:李怡萍 統籌:歐陽永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