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風華“鄭”茂】之“給點陽光就燦爛”系列報道 “青年幸福之城”(下):把“希望”傳遞 為他們“圓夢”

          2023-04-02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核心提示

          “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

          2022年以來,鄭州全力打造“青年發展友好型標桿城市”,將青年優先發展理念融入城市發展戰略,打造青年高質量發展與城市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的“鄭州樣板”。

          本報持續推出【風華“鄭”茂】之“給點陽光就燦爛”系列報道,今日推出“青年幸福之城”下篇《把“希望”傳遞 為他們“圓夢”》。


          資料圖 王秀清 攝

          “雖然一晃13年過去了,但2010年那個夏天,一切仍歷歷在目。”電話那頭,剛剛開完工作會議的白麗紅,聲音平靜里透著感慨。

          曾經,白麗紅是一個為學費憂愁的山區女孩,如今,而立之年的她工作在家鄉鞏義。

          2010年高考,白麗紅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政法大學,但是由于父母患病,家庭經濟困難,大學學費讓全家一度陷入困境。正當一家人一籌莫展時候,她通過“鄭州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第一時間拿到了藍天助學金,順利踏上求學之路。

          白麗紅說:“從接受資助的那一刻起,在我心里就種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我暗暗下定決心,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一定要將這份愛心傳遞!”

          就這樣,從大學本科再到研究生學習,七年之后,碩士畢業的白麗紅完全有機會留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一展身手。然而,她忘不了家鄉的哺育,毅然選擇回到鞏義,用所學知識和滿腔熱情反哺社會,回報家鄉。

          作為一名服務基層的鄉鎮一線干部,從轄區內村民疫苗接種,到整個安置村的水、電、交通配套建設;從幫扶貧困戶脫貧,到帶著群眾努力致富……她的工作煩瑣而忙碌,常常干起來就沒日沒夜。可說到當年的選擇,白麗紅卻從未后悔:“曾經,我接受別人的幫助,如今,我理應帶著感恩之心去回報社會,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和白麗紅一樣,趙運哲也是“鄭州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的一位受益者。

          8年前,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8年后,他已經成長為工作在外交部的優秀青年。時光飛逝,但趙運哲始終記得:“是希望工程扶持寒門學子的我走過大學四年,我的成長來自家鄉無私的幫助和支持。鄭州是我的家,是一座有愛有溫度的城市,未來無論身在天涯海角,我都會努力去做一件事——講好家鄉故事。”

          趙運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近年來,趙運哲積極參與到家鄉建設發展中,曾作為雙語翻譯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與河南發展紀錄片《豫見新世界——“一帶一路”調研》的錄制,用青年人的視角解讀海外河南人的奮斗故事,展現鄭州青年的昂揚和奮斗。

          事實上,多年來,在省會鄭州,和白麗紅、趙運哲一樣通過“圓夢行動”圓了“青春夢”的青年還有許許多多。

          據介紹,2004年,團市委發起實施“鄭州希望工程圓夢行動”。19年來,這一大型公益項目動員社會各界資助困境家庭的大學新生,為他們提供從家門到校門的交通費和短期的大學生活費用,幫助他們圓了“大學夢”。

          19年間,“鄭州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累計籌集捐助2752.24萬元,資助困境家庭大學生7011人。正是這充滿愛和溫暖的幫助,讓千百個青年一掃后顧之憂,自信昂揚地努力奮斗,努力成長,追求自我,奉獻社會。也正是這些年輕人,代表著這座城市的驕傲和未來。

          愛心的傳遞永遠沒有盡頭。為進一步創新、深化“鄭州希望工程圓夢行動”,鄭州希望工程還成立了“藍天助學金”“華磊助學金”“東圣助學金”“小水滴助學金”等圓夢行動資助項目,將助人與育人、扶困與扶志相結合,在幫助家庭困難學子解決上學難題的同時,體系化引導學子從單純的受益者升級為助學理念的傳承者和實踐者,幫助他們實現“受助、自助、助人”的成長性發展,探索一條從“受助”—“互助”—“幫助”的良性循環機制。

          以“希望小屋”為例,這是鄭州希望工程于2021年發起的兒童關愛項目,主要針對受災困難家庭居住環境需要改善的8歲至14歲兒童,依托原有住房打造獨立空間,進行規劃、設計、裝修,配備必要家具和學習生活用品。小屋建成后,還配套提供愛心志愿者結對跟蹤服務,開展親情陪伴、學業輔導、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目前,我市共建成希望小屋181間,覆蓋中牟、登封、滎陽3個縣(市)。

          不僅如此,自2010年以來,每年冬季,鄭州希望工程都會在全市開展“希望工程溫暖冬天”項目,特別是針對孤殘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城市隨遷子女等特殊群體青少年,為他們提供包含學習用品、保暖物品、生活保障品的“暖冬大禮包”,幫助困境家庭青少年溫暖過冬、安全過節。

          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紅 董艷竹



          分享到: 編輯:卜貝貝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