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晚報》報道版面
“他們,經過漫長的歲月遷徙,在一個地方扎根成長。我們,帶著根親血脈的印跡,注定要走向更廣闊的遠方。”這是00后大學生張耘韶行走18天探尋中原姓氏老祠堂的路上腦子里突然冒出的一句話。從鄭州求學到北京的張耘韶說:“再過一段時間,我就要去海外留學了。我不知道未來什么樣,但想起歷史上那么多姓氏的分流和遷徙,突然就有了勇氣和信心。”張耘韶認為,中國姓氏文化不僅蘊含了歷史環境、人文情懷、民俗風情,更傳承了人的情、意、志,蘊含了人的精、氣、神。“不管去到哪兒,我都會把中國文化、中國精神傳遞給身邊人。”
尋根求源、認祖歸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從四處漂泊的游子望月懷遠,到淺淺海峽那頭的詩人唏噓鄉愁,再到旅居海外的僑胞懷念祖國,無一不透露著對血親、宗族和中華文化的歸屬感——炎黃子孫,世代賡續;老家河南,姓氏之源。?
老家河南家譜館姓氏展示
黃帝姬姓對姓氏起源的影響最為深遠
“中華姓氏之源的主體分為三大系統,即伏羲風姓、黃帝姬姓、炎帝姜姓,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于黃帝姬姓。”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黃河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立新介紹說,黃帝有25個兒子,其中14人被分封得12姓,發展為101個方國,衍生出510個氏,不斷繁衍,逐漸形成華夏族的主體。
“相傳顓頊(zhuān xū)、帝嚳(kù)、堯、舜等均是黃帝的后裔,而夏、商、周的始祖禹、契、后稷均為黃帝直系后裔,中國的姓氏大多起源于這一時期。所以源自鄭州的黃帝成了中原地區早期姓氏文化研究的核心和焦點。”李立新說。
雙槐樹河洛古國、西山古城、大河村城址……黃河岸邊的鄭州,一座座遺址映射著黃帝時代的文明曙光。
登封王城崗,新密古城寨、新寨,滎陽大師姑,鄭州小雙橋、鄭州商城等夏商古城遺址的發掘,管、虢、鄶、鄭、韓等37個兩周諸侯國都城遺址的發現,從考古學上證明了司馬遷《史記》中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的記述是信史。
三皇五帝,夏商兩周……多重科學技術支持下的現代考古學如同一把金鑰匙,打開了歷史的寶庫。兩周時期的鄭國、韓國等諸侯國的公族后裔或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等,衍生出400多個姓氏,當今常見姓氏中的鄭、潘、馮、韓、何、許、史等姓氏源頭都在鄭州。
中原尋根問祖活動如火如荼
新鄭市周圍留存至今的鄭韓故城,是東周時期鄭國和韓國的國都。鄭國是姬姓諸侯國,其滅亡后,這支姬姓后裔以國號“鄭”為氏,從鄭州地區開枝散葉、瓜瓞(ɡuā dié,子孫繁衍)綿綿。
據了解,全球目前有1200萬鄭氏后裔,分布在中國、美國、馬來西亞、泰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滎陽作為中華鄭姓最主要的郡望地,成為全球鄭姓公認的鄭氏祖地。一年一度的全球鄭氏拜祖大典,是民間舉辦此類文化活動最為成功的范例,也是海內外華人華僑到中原尋根問祖活動的一個縮影。
河南省社科院研究發現,在依人口多少而排序的300個中華大姓中,有171個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頭在河南;前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有98個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這些姓氏涉及當代華人90%。老家河南,中華“姓氏之源”當之無愧。
河南是歷史上重要的人口遷出地,如今海內外華人大都認可祖地在中原,尋根到河南。
2009年,河南發起的“世界客家播遷路”全球根親文化活動,是規模最大、里程最長、涵蓋國家和地區最多的全球性根親文化交流活動。一尊尊“神龍望君歸”載著采集自9個人文始祖圣地、姓氏發源地的中原圣土,走向五大洲近百個國家和地區,被海外華人、客家人稱為“中原神器”。
收集珍藏傳世家譜 為子孫后代留存
在河南省檔案館老家河南家譜館里就收藏著一尊“神龍望君歸”。依托良好的展陳場所和現代科技館藏措施,這里已逐漸發展為國內知名的家譜尋根謁祖平臺和傳統文化教育基地,重點展示“老家河南、根在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和姓氏家譜根親文化。
家譜陳列廳中600多個姓氏、2萬多部、20多萬冊全國各地家譜的館藏量讓人驚嘆;姓氏獨立展廳內,每個姓氏的起源與變遷、歷代名人、歷史功績、文物精品和家譜等珍貴資料陳列詳盡;家風家訓廳中,祖輩們的人生智慧凝結在短短數十字之間。俯身觀看展柜內的資料,“仁義禮智信”“耕讀傳家”“愛國”“孝悌”等家譜中的核心內容,無一不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家國同構理念——治國先治家,治家中蘊含著治國的道理。這正是姓氏文化蘊藏的豐富的優秀文化因子。
歷史的燦爛星河中,正史的工筆記錄下宏大的文明進程,而家譜、村史等悄然記述了祖先個體曾經的過往。這里猶如一座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寶礦。
青年學者孫凱集多年心血撰寫并出版了《滎陽孫氏碑志文獻輯繩》,輾轉捐贈給家譜館,為我們保存了諸多重要史料。“研究姓氏文化,很多人只重譜系,當然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一個姓氏的精神面貌更為可貴。它滲透到家族每一個后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孫凱說。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讓我們賡續家訓家教家風,弘揚中華姓氏文化。姓氏是中華兒女力量凝聚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四海一家、血濃于水的祖源情結。農歷三月三在即,歡迎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中原拜謁軒轅,追思人文始祖黃帝的功德。炎黃子孫同根同源、華夏兒女血脈相連,姓氏如同中國人的遺傳密碼,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蘇瑜/文 李新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