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第一篇章:精神尋根(下) | 漢字尋根在商都 傳統文化的根脈、漢字的源頭 甲骨文解開了商代文明“密碼”

          2023-04-12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晚報》報道版面


          漢字賡續著厚重的歷史文脈,是中華民族文明智慧的結晶和世界文化寶庫中獨具魅力的瑰寶。而作為傳統文化的根脈、漢字的源頭,甲骨文為我們解開了數千年的商代文明“密碼”。我們今時今日所見之甲骨,大都為晚商文物。鮮為人知的是,鄭州作為夏王朝都城、商王朝早期都城,在漢字尋根、起源方面也有諸多驚世發現,為鄭州成為“中華漢字尋根之地”提供了有力的實物佐證,也為揭秘中國早期文明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鄭州商城遺址出土了最早的成句甲骨文——11字甲骨,圖為復制品

          一片甲骨延綿傳統文化根脈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使用最廣泛的文字之一,歷來被稱為民族文化的“脊梁骨”。以漢字為架構的母語,不僅僅是祖國的語言,更是“民族之根”。漢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數千年來,漢字這種獨具特色的“方塊字”,以其形、音、義記載著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

          說到漢字,大家會不約而同地聯想到甲骨文。至少從甲骨文開始,漢字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所謂“一片甲骨驚天下,千年漢字貫古今”。12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的發現為人們揭開了塵封3000多年的商王朝的神秘面紗,把中國信史向前推進了約1000年。

          甲骨文是迄今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那些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演變成金文、篆書、隸書、楷書……書寫了一部燦爛中華文明史,奠定了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底氣。

          世人皆知殷墟甲骨文。然而,我們今日所看到的殷墟成熟的甲骨文不是憑空出現的,學界普遍認為,一定經歷過少則數百年、多則上千年的醞釀。文字真正的起源仍需借助考古發掘來揭開神秘面紗。隨著中國考古新發現不斷問世,跟漢字起源有關的依據也越來越多。

          而鄭州,這個孕育華夏民族的搖籃,這個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這個夏、商王朝的建都之地,也以多個驚世考古發現,在漢字的尋根、起源方面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為鄭州成為“中華漢字尋根之地”提供了有力的實物佐證。

          多項考古發現描摹文字起源

          人間四月,草長鶯飛。來到商城遺址的城墻剖面前,一段段清晰的剖面無聲地展示著3600年前商王朝的輝煌歷史。正是在鄭州商城遺址,出土了最早的成句甲骨文——11字甲骨。而它,在年代上足足比殷墟甲骨文早了300年。

          “鄭州商城遺址出土的11字甲骨,意義重大。鄭州商文明見證了漢字書寫系統的形成。”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鄭州商文明的基礎上,安陽殷墟發現的晚商時期甲骨文、金文已經確立了相對成熟的文字形式和書寫體例,并被周代繼承。秦帝國“書同文”再次規范了文字書寫。作為文化與制度的體現者和承載者,漢字系統連綿不斷直至今日。

          除了11字甲骨,鄭州商城遺址還出土了朱書文字,這也是中國最早的朱書文字之一。研究發現,鄭州商城遺址出土的甲骨文和朱書文字與殷墟甲骨文一脈相承,這與鄭州作為商代早期都城“亳都”、殷墟作為商代晚期都城的歷史軌跡不謀而合。

          其實,不只是“最早的成句甲骨文發現于鄭州”,去掉“成句”二字,這句話仍然成立。著名歷史文化學者、鄭州市文物局原局長閻鐵成介紹,鄭州新密黃寨遺址出土了二里頭文化時期的卜骨,卜骨上有兩個刻辭文字,其中一字疑為“夏”字,有專家認為這是夏朝的文字。“而由黃寨卜骨再向前追溯,鄭州王城崗遺址出土了4000年前的刻畫會意文字的陶器。”閻鐵成說,最早的成句甲骨文和朱書文字、最早的甲骨文、較早的陶文……鄭州這一個個重大發現,猶如證據鏈將歷史片斷連接起來,讓文字的形成發展軌跡變得脈絡清晰、有章可循。

          最早的統一文字誕生在鄭州

          學界普遍認為,中國文字的形成、發展、成熟是一個非常漫長而奇妙的過程,那么,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夏、商都城的鄭州,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

          “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標志。與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進程相輔相成,文字的形成也經歷了一個由多元到統一的過程。我們知道,多元一體文明是在夏商周時期形成的,而鄭州作為夏、商的都城,在文字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目前公認的最早的、真正的、統一的文字——甲骨文,便誕生在鄭州。”閻鐵成說。

          在閻鐵成看來,中國的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在夏商周形成一體文明之前,各地的人們在創造各自文明的過程中,也都創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字符號。而到了夏商周時期,伴隨著中原王朝一統天下、多元文明形成一體,對于文明表述和表現的文字也必須要因時而變、形成統一,這才有了甲骨文的出現,宣告了中國文字的正式誕生。

          閻鐵成說,文字必然由符號衍變而來,文字的起源和形成與夏商周在鄭州地區建都關系密切、相輔相成。以夏商周的建立為標志,文字符號也最終在鄭州完成蛻變,成為真正的、統一的文字。從鄭州王城崗出土的4000年前的陶文,到鄭州黃寨出土的3700年前的卜骨,再到鄭州商城遺址出土的3600年前的11字甲骨和朱書文字,這些都是最直接的證明。

          文字是華夏民族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天地之中”鄭州,這片被夏商文化浸潤過的黃土地,也必將在漢字尋根上書寫新的傳奇,讓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中國漢字在新時代迸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秦華/文 李焱/圖


          分享到: 編輯:朱琳 統籌:歐陽永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