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
2019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考察,來到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就黃河流域治理和生態保護等情況進行調研。他沿黃河岸邊步行察看,登上臨河廣場觀景平臺眺望黃河鄭州段,這里天高水闊,林草豐茂,一派勃勃生機。在次日召開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
厚望如山,催人奮進。三年多來,母親河畔吸引一批批海內外游客前來“打卡”,持續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明媚四月,走進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黃河國家地質公園)炎黃廣場, 你會看到,在眾多老師及導游的帶領下,一批批中小學生及幼兒園的孩子來到這里進行勵志遠足,拜謁高達106米的炎黃塑像,感受著厚重的黃河文化。
沿著總書記走過的足跡,人們順著沿河路來到臨河廣場,聆聽有關黃河的故事。
上研學課程的學生們走進鄭州黃河文化公園
莘莘學子 深情擁抱母親河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是在這里憑欄遠眺,視察黃河,隨后發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4月7日,站在臨河廣場觀景臺上,鄭州黃河文化公園講解員何倩再次深情地凝望母親河,向二七區興華實驗學校的400余名初中生講述著難忘的“黃河記憶”。
該校七年級學生張軒婕、白子熠是第一次這么近距離地“擁抱”母親河。“我們以前都是在課本上感受黃河,領略母親河的壯美與博大,這次能夠來到母親河畔,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實地感受黃河之美、黃河文化之厚重,感到特別興奮。”兩名小姑娘高興地告訴記者。
站在刻有遒勁“黃河”字樣的巨石旁,她倆和同學們一起拍下與母親河同框的合影。正是楊柳吐青、春花綻放的美麗春天,背后靜靜流淌的黃河將孩子們的笑臉映襯得更加燦爛。而鐫刻在巨石上的兩個紅色大字——“黃河”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們學校組織這次實踐活動,就是想讓孩子們深切感受厚重的黃河文化。”該校副校長劉軍說,此次,圍繞“探尋黃河文化、守護生態家園”主題,該校組織師生參加勵志遠足實踐活動,師生們通過拜謁炎黃塑像,欣賞黃河風光,參觀黃河地質博物館,感受到了母親河的滄桑巨變。
當天上午,與這400多名初中生同時到達黃河文化公園參加黃河研學游活動的,還有500多名幼兒園的孩子們。站在炎黃廣場,仰望高聳的炎黃塑像,一群群戴著小黃帽的孩子專注地聽老師講述著炎黃始祖的故事。
“近年來,我們黃河文化公園已經成為游客感受厚重黃河文化的圣地,尤其是今年春天,我們接待的研學實踐團隊大幅增長,停車場上經常停著滿載學生的大巴車。”昨日,鄭州黃河文化公園管委會辦公室主任馬惠萍說。
3座鐵路橋與母親河相依相偎,組成一道靚麗的鄭州“三橋匯”風景線
長遠謀劃黃河文化主題項目
站在臨河廣場向東望去,你會看到,湛藍晴空下,3座鐵路橋與母親河相依相偎,組成一道靚麗的鄭州“三橋匯”風景線。
其中,1906年通車的京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被稱為“中國鐵路大橋之母”,由德國、美國、意大利、比利時專家指導修建,是中國第一座橫跨黃河的鋼結構鐵路大橋;1987年大橋拆除后南端5孔橋梁160米作為工業文物保存在黃河南岸的原址上,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1960年通車的第二座黃河鐵路大橋——京廣線鄭州黃河鐵路大橋在離老橋500米的地方興建,是新中國在黃河上自主建造的第一座雙線鐵路橋。
2014年通車的鄭焦城際鐵路暨改建京廣鐵路大橋,是中國進入城際鐵路時代和高鐵時代的重要體現。
如何加大黃河文化傳承和保護利用力度,充分開發利用“三橋匯”自然人文景觀?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會主委梁留科建議,將鄭州“三橋匯”打造成新的黃河文化IP地,借助鄭州建設“博物館之城”的契機,積極建設國家鐵路文化博物館,打造中國首個場景化、沉浸式、全生態的國家鐵路文化主題場館。
“瞄準打造以黃河鐵路文化為主題的文旅融合項目和世界級黃河文旅IP,我們正在謀劃規劃建設‘三橋匯’——國家鐵路文化公園項目。該項目對保護和傳承黃河鐵路文化、講好鄭州黃河故事具有重要意義。”鄭州黃河文化公園管委會負責人表示,除了該項目,他們還在謀劃建設黃河流域非遺文化展示館、黃河文化藝術中心,計劃推出更多文創產品,以生動講好黃河故事,擦亮黃河文化品牌。
讓母親河 更加斑斕多彩
楊柳依依,百花綻放,飛鳥鳴叫……這個春天,漫步鄭州黃河文化公園星海湖畔,只見不少市民正帶著家人在這里悠然漫步。
據鄭州黃河文化公園園林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幾年,為讓母親河畔風景變得更美麗,生態環境變得更好,他們除種植龍柏、黑松、紅葉石楠、女貞等樹木,還重點栽種了玉蘭類、連翹、櫻花、海棠、梅花等開花類植物及紫葉李、三角楓等多種觀葉類植物。據統計,三年多來,該公園新增綠籬類植物10萬余株,漫山遍野斑斕多彩。截至目前,該公園已綠化荒山8000多畝,森林覆蓋率90%以上。
《黃河保護法》4月1日起施行,對強化我國黃河流域的依法治理具有深遠意義。近日,鄭州黃河文化公園管委會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大力宣傳《黃河保護法》,引導廣大游客關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聚焦水文化,以“黃河水、邙山情、都市夢”為主題,鄭州黃河文化公園管委會正在深度整合供水文化資源,設計水文化研學線路,全力打造鄭州黃河水文化品牌。依托豐富的黃河地質文化資源,該園區將擦亮黃河地質文化品牌,通過提升黃河地質博物館展陳方式,增加互動項目,吸引更多青少年前來體驗黃河地質科普游。
滔滔黃河水,濃濃中華情。讓我們繼續高奏“黃河大合唱”,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成燕/文 徐宗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