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中超官方正式公布了新賽季的賽程,這一天距離計劃中的揭幕戰僅僅只剩一周時間。由此引起的懷疑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足壇的反腐掃黑風暴已經持續了幾個月,被調查的人群不斷擴大,作為行業領導機構的中國足協幾乎“塌陷”,另一方面,短短一周的時間,留給各俱樂部的籌備時間過短,能否如約開賽?即便開賽會不會是一鍋夾生飯?這些擔心并不多余。然而,一周之后,中超呈現出來的面貌是令人滿意,甚至是驚喜的。8場比賽,17個進球,近20萬球迷現場觀戰,中超用事實證明,它依然“值得”,它也必須持續努力,對得起這份“值得”。
現場火熱 中超依然惹人愛
4月15日晚,著名歌手韋唯激情飽滿的《亞洲雄風》響徹在北京工人體育場的上空,這是她時隔33年再度在工體演唱,但這次不一樣,這是“新工體”,這是中超的開幕式。被改造成專業足球場的工人體育場內,擁入了46818名球迷。“這里是哪兒?北京!”京城范兒十足的吶喊聲依然攝人心魄。
一天后的上海,雖然股改后的上海申花從“圣地”虹口體育場搬到了上海體育場,但“搬家”并沒有影響申花死忠們的熱情,在全新啟用,限制人數的情況下,依然有24000多名球迷到場為球隊助威。
不僅是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在武漢,在湖州、在天津、在大連、在深圳、在鄭州,每個中超賽場都回到了人聲鼎沸的熱血時刻。中超首輪,共有將近20萬球迷來到現場,這個數字接近了2021年和2022年實行賽會制時的全年總上座數,主客場制的魅力可見一斑,而平均上座數(23944人)也超越了疫情前的2019賽季的平均上座數。可見,縱然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足球本身的魅力不減,球迷心中的那團火依然在燃燒。
競爭激烈 全新起點值得期待
如果說,首輪火爆的球市,是球迷在三年無球可看之后的“報復性消費”的直接體現的話,具體到比賽內容本身,雖然精彩程度和技戰術水平無法和金元時代相提并論,但在去泡沫化之后,各隊的實力更加接近,競爭激烈程度也遠超去年。
首輪8場比賽,共打進17個進球,場均進球數超過2個,而且沒有一場0:0,保證了每一位現場球迷都能享受到“獲得感”。而從比賽結果看,雖然不能說冷門迭爆,但也意外不斷。上海海港在客場2:0掀翻了剛剛加冕超級杯的衛冕冠軍武漢三鎮,上海申花則在主場1:0擊退山東泰山,吳金貴和他的隊員們經受住了“開局即大考”的嚴峻考驗,而上賽季表現平平的長春亞泰則客場2:0戰勝去年的第四名浙江,要知道浙江在湖州奧體中心的主場內有足足4萬多球迷為主隊助威,絕對“魔鬼”。首輪過后,去年的前四名中有三支球隊失利,排在積分榜的末尾,堪稱“奇觀”,而長時間身處漩渦,根本不被人看好的深圳隊,卻依然保留者足夠強的戰斗力,拿下青島海牛贏取首勝,梅州客家在工體也曾長時間領先,差點兒上演虎口奪食的好戲。事實上,即便是兩支首輪失利的升班馬,南通支云和青島海牛,也表現出了足夠的實力和進取心。在進球隊員中,既有大連人隊37歲依然寶刀不老的閆相闖,也有深圳隊以16歲的年紀創下了中超最年輕進球記錄夏合扎提。老將與新秀共舞,經驗與沖勁爭輝,沒有了大牌外援,中超仍有造星能力。
相比去年,沒有了河北、廣州這樣實力明顯孱弱的全華班隊伍,在恢復正常之后,各隊的備戰工作也更加系統、正規。可以說,經歷了準入制度的洗禮之后,中超聯賽雖然不再大牌云集,星光熠熠,但卻更穩定,實力更接近。首輪比賽也預示著今年無論是爭冠還是保級,都會格外慘烈。如此,也是中超之幸,球迷之幸。
踏實前行 方能不負熱愛
就在中超開賽前一天,CBA聯賽爆出了“假球丑聞”,直沖熱搜。時隔三天,中國籃協便開出了包括對當事俱樂部罰款500萬、長時間停止當事主教練執教資格的重磅罰單。
引起這么巨大的反響,足見球迷對于“假球”這個競技體育領域的毒瘤的深惡痛絕,而籃協的堅決與高效,也為中國足協打了樣。長久以來,困擾于所謂的“證據說”,其實恰恰是管理者不作為擋箭牌,也是對丑惡現象的姑息。
中國足球眼下的困境與窘境有目共睹,但中超的火熱回歸也又一次點燃了希望。縱然是缺少大牌球星,但并不影響每個人都全情投入,縱然是投入嚴重縮減,但做不成大餐也不影響把“家常便飯”做得有滋有味。但一切的前提在于,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從業者,都必須對這個行業心存敬畏,尊重規律,踏實前行,方才不負熱愛。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郭韜略/文 白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