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鄭州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干得咋樣?今天,鄭州市中院對外通報了相關工作情況。據悉,2022年,鄭州法院共受理各類知產案件5004件,審結4869件。其中,審結刑事案件125件,民事案件4741件,行政案件3件。鄭州知識產權法庭榮立集體三等功。
嚴厲打擊涉民生類犯罪
審結刑事案件125件,對涉及食品、藥品、母嬰用品、種子、化肥、文化市場等領域中,與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生命健康、文化市場安全相關的犯罪,依法從重判處刑罰,切實保護民生安全。如鄭州市某印務公司等侵犯著作權罪、非法經營罪一案,判處被告人5年有期徒刑及罰金,該案被評為2022年度河南法院打擊侵權假冒刑事犯罪典型案例。
繼續加大財產刑適用
嚴格審查犯罪行為非法所得,并依法予以沒收。嚴格審查犯罪行為非法經營數額,從嚴判處相應數額的罰金,從經濟上剝奪犯罪分子再犯罪能力。共沒收非法所得470余萬元,判處罰金3900余萬元。如被告人宋某某犯侵犯商業秘密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一案,判處其罰金174萬余元,追繳違法所得180余萬元。
對適用緩刑和部分實刑的犯罪分子依法適用禁止令,從行為上對其從事市場經營活動予以嚴格限制,共對27人適用了禁止令。
依法保護科技創新成果
保護科技創新成果,審結涉及石化、汽配、冶煉、通訊等領域侵害專利權糾紛案件1245件、技術合同糾紛案件115件、商業秘密案件8件,為創新主體提供明確、穩定、可預期的規則指引,讓創新創業者堅定信心,提升社會創新活力。如鄭州某材料有限公司訴宋某某專利權糾紛案,依法保護職務發明主體合法權利,獲得2022年度全國法院案例分析優秀獎。
審結不正當競爭糾紛案1349件
辦理大量涉及民生的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審結侵害“宇通”“雙匯”等一批知名商標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1349件,對惡意侵權的行為從嚴進行判賠,制裁傍名牌、蹭知名度的不正當行為,進一步凈化了市場環境,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有力地保護了權利人合法權益。如河南某投資公司訴南京某食品公司、連云港某食品公司等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使用與河南某投資公司具有一定影響的“雙匯王中王”火腿腸近似的包裝裝潢,賠償河南某投資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169萬元。
引導企業誠信經營
近年來,因疫情及洪澇災害原因,包含餐飲服務、教育培訓、美容保健在內的多個行業的正常經營受到很大影響,引發諸多訴訟案件,涉及知識產權因素的特許經營合同糾紛增長迅猛。針對此類群體性訴訟,法院依據雙方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合理分配舉證責任,在查明案情的基礎上進行調解,對部分沒有調解基礎的案件依法進行判決,審結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件64件,及時定紛止爭,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因素對實體經濟影響。
審理侵害著作權糾紛案1970件
規范審理侵害著作權糾紛案1970件,制裁了復制、傳播、銷售等各類侵權行為,有效維護了著作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促進了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其中,隨著網絡應用的迅速發展,各類軟件平臺、APP等應用不斷涌現。一些不法經營者為謀取利潤,針對軟件市場暢銷的建站類軟件、APP應用程序等,通過非法技術手段對目標軟件進行破解而獲取源代碼后,進行復制、更改后形成盜版軟件銷售。2022年,共審結該類案件143件。如宿州市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訴被告常某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案,判決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5萬元。
化解矛盾,調解案件1240件
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思路,去年共計調解案件1240件,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同時,為有效解決知識產權維權中存在的“取證難”問題,對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調取的檔案材料、電子數據、視聽資料等證據,由法院向當事人委托的律師發放律師調查令60余份,出具證據保全、財產保全裁定50余份,及時固定證據,防范當事人轉移財產,減低權利人維權難度。
積極適用懲罰性賠償,對符合法律規定的侵權行為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涉及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件、侵害專利權等案件,最高個案判賠金額為600余萬元。
借力技術調查官建立“智庫”
2022年,邀請技術調查官參與案件并出具調查意見書、進行案件論證80余件次。由于部分案件涉及的技術領域為醫藥的化學成分及高新材料,在審理案件時通過技術調查官參與案件的審理,找準雙方爭議的技術要點,確定關鍵技術問題,理清思路,為知識產權審判提供強大“智庫”支持。
借助在國家知識產權創意產業試點園區成立的“知識產權巡回法庭”,擴大辦案效果。借助在河南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成立的“農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基地”,更好地服務了農業生產,增強了涉農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促進了我省農業科技創新發展。適時在中原科技城、高新區自創區(鄭州片區) “知識產權巡回法庭”開展巡回審判,有效利用該平臺開展法律咨詢、法制講座等活動,更好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延伸功能。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