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七屆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召開。來自海內外的跨境電商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等齊聚現場,聚焦當下全球跨境電商發展形勢、挑戰和機遇等,共話發展、凝聚共識,為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營造跨境電商發展的良好環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張慎峰
張慎峰介紹,作為中部地區的開放大省和貿易大省,近年來河南跨境電商發展成效顯著,生態圈不斷完善,自2017年以來,連續舉辦6屆全球跨境電商大會,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增加到5個,近5年跨境電商進出口年均增長在13%以上,2022年河南省跨境電商交易總額突破2200億元。他表示,中國貿促會愿與河南各方一道,共同營造有利于跨境電商發展的良好環境,共同維護跨境電商供應鏈安全穩定高效,共同推進跨境電商品牌建設與產業融合,進一步推動河南外貿外資穩規模優結構,為促進河南開放型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復蘇增長作出積極貢獻。
河南跨境電商取得積極成效
——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副司長肖露
“河南是中部地區開放大省,跨境電商發展走在全國前列。鄭州是國務院先期批復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之一,產業基礎好,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肖露表示。
目前,全國已設立16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區內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占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的比重已超90%。肖露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持續完善支持政策,扎實推進綜試區建設,持續深化國際合作等。具體包括: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推動更多地方特色產品更好地進入國際市場。進一步優化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功能,努力構建集通關、稅收、金融、海外倉儲等功能于一體的“一點接入、一站式”綜合服務等。
河南走出了中部發展跨境電商的新路徑
——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二級巡視員章濤
章濤介紹,近年來,河南將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納入對外開放總體布局謀劃推動,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依托跨境電商綜試區,發揮樞紐區位優勢,實現“空陸網海”協同并進,打造了對外開放內陸新高地,走出了中部地區發展跨境電商的新路徑,成果令人矚目。2013年,作為全國首批五個試點之一的鄭州市,率先完成全國首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申報清單的測試,正式開啟了河南跨境電商的創新發展之路。
讓更多“中國制造”走出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
張大衛表示,目前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痛點和堵點主要集中在產業配套服務和政府監管政策供給不足上,制約了“中國制造”的海外服務能力。張大衛認為,這其中有幾項工作要引起重視,比如支持企業參與境外貿易基礎設施建設,讓更多中國制造商品沿著中歐班列、“空中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通過跨境電商方式“走出去”;支持建立跨境電商的全球配套服務體系,培育企業加強供應鏈管理能力;推動中國跨境電商發展模式規則化、國際化,在國際經濟領域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方案。
打造全球跨境電商新高地
——商務部原副部長、WTO原副總干事易小準
易小準介紹,過去五年間,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增長了10倍,跨境電商已成為今天中國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其增速是全球電商增速的2.3倍。易小準建議大力推動無紙化貿易業態,我國各級行政部門下大力氣推進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幫助中外電商企業在國際競爭中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競爭力。建議充分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鼓勵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和海關部門協同合作,開拓創新,不斷簡化報關程序,使電子商務的進出口貨物更快速、更安全和更便宜。同時,建議鼓勵外貿企業、跨境電商綜合服務企業和物流企業在重要市場布局海外倉,以及適當加大對電子商務的基建投資。
開拓更多更大市場
——國務院參事湯敏
湯敏分享了對廣州部分跨境電商企業走訪調研的心得體會。他說在廣州考察時發現,不少企業的產品和質量都很過硬,但賣不上價錢;企業有大量急需解決的問題,卻無能為力。因此,廣州嘗試建立三大電商中心,通過平臺作用解決中小型跨境電商解決不了的問題。湯敏說,未來河南也可以借鑒廣州模式,由政府出面,借助全球(鄭州)跨境電商研究院,推動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建設,辦單個企業辦不了的事兒。廣大企業要抱團取暖,把平臺當成自己的企業和事業。平臺要設計好“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創新機制,組織好強有力的運營班子,構建各種行業、地域等聯合體,共同迎接跨境電商發展新機遇。
《鄭州晚報》報道版面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曹婷 李愛琴/文 周甬 李新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