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陽光落在池塘中,比白銀還耀眼。邊兒上,安靜地坐著幾個垂釣的人,閑適愜意,據說他們是這里的常客。不遠處的果園里,果實累累,果農們正在忙碌,這是鞏義市孝義街道石灰務村強化經濟發展三要素的成果之一,“美麗經濟”正釋放新活力。
石灰務村經濟合作社有股民4400多人,16個村民小組。集體土地總面積5146.03畝,資產總額16385.5萬元。近年來,該村堅定走“集體發展、可持續發展共同富裕的道路”,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將石榴園土地300畝的經營權出租給種植戶和養殖戶。現已有9家種植核桃、獼猴桃、大棗、石榴、無花果等種植戶入駐,一家魚塘等。目前已成為集種植、采摘、旅游、休閑、觀光為一體的大型農業融合發展網紅打卡地。
在12組種植戶王金江的果園里,獼猴桃的果實一串串掛在枝杈間,無花果樹枝葉繁茂,她熱心地拿出一罐去年自制的無花果果脯讓大家品嘗,果脯顏色醬黃,口感甜酸。王金江對今年的豐產增收充滿了信心:“今年是第四年,獼猴桃、無花果都到了盛果期,零售、批發+深加工,銷路不愁。”
記者在現場看到,園子里對果樹大多實行節水滴灌,減少水資源浪費,園區生態環境保護水平正日益提高。石灰務村集體經濟發展三要素,確保了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收入超千萬。
土地流轉型:村民在自愿有償的基礎上,有序土地流轉,通過互換承包塊,聯耕聯種,實現資源共享,連片發展,目前,石灰務土地流轉達800余畝,占全村有效土地資源的70%以上。流轉的土地,由村統一經營管理,通過村里給企業和承包戶以資金支持及優質服務,使原有土地流轉租賃費的1500元/畝,增至2700元/畝,除每年給土地流轉出讓戶付1500元租賃費外,每畝增收1200元/畝,僅土地流轉一項,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100萬元以上。
資源開發經營型:充分利用村集體企業鋼材市場,以租賃經營的方式,使56家商戶入駐鋼材市場,安排農民工就業近300余人,村每年收取的租賃費及土地流轉租賃費達260萬元,鋼材市場是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的穩定收益。
資金運作型: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2003年4月按“4+2”工作法民主決策,成立百姓生活基金,將土地流轉費租賃增收部分,企業改制所得款,政府征用土地補償款,鋼材市場經營款一律納入百姓生活基金,由村集體經營管理,成立百姓生活基金管委會,制定章程,管理辦法,規范運作,是基金運作的利潤部分用于村民年終分紅和各種福利待遇。經過幾年的有效運作,百姓生活基金規模達7600多萬元,年收益在800萬元以上。
發展依靠群眾,成果惠及群眾。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石灰務村始終踐行著連年提升群眾分紅及福利待遇的承諾,全年百姓分紅及各種福利待遇基金達近900萬元,“產業興旺星”的“金字招牌”正越來越亮。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曉霞 鞏義時報 吳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