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延時轉賬”,警惕騙局!

          2023-05-1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延時轉賬多見于微信、支付寶、手機銀行等網上轉賬平臺,是指收款方在確認收款后要到規定時間才能收到轉賬款,如期間出現問題,可申請撤銷轉賬,保護財產安全。豈料一些不法分子竟然鉆“延時轉賬”空子,實施詐騙。今天,來看河南省滑縣法院審理的一起合同詐騙案,給大家提個醒。

          2021年11月24日,王某購買李某價值57700元的貨物,事前支付5000元定金,貨物裝好后,王某通過微信轉給李某2700元,剩余5萬元王某用支付寶轉給李某,并向其出示轉賬截圖。由于王某事先將支付寶轉賬時間設置為“24小時后到賬”,貨物拉走后,王某即給支付寶客服打電話,以轉錯賬為由,撤回該筆5萬元轉賬,后李某發現貨款未到賬,多次向王某催要,王某不予履行并失去聯系。偵查機關立案后,王某將余款5萬元支付給李某,并取得其諒解,公訴機關以犯合同詐騙罪提起公訴。

          法院審理認為,王某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將支付寶設置為延遲到賬,騙取對方交付貨物后撤回支付,并與對方斷絕聯系,其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且數額較大,其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

          鑒于案發后,王某退賠被害人全部損失,并取得其諒解,可酌情從輕處罰。依照《刑法》第224條“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等規定,判處王某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五千元。

          法官劉定偉提醒,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普及,一些不法分子為謀取非法利益,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特殊規則實施詐騙,廣大群眾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接收錢款時,不僅要查看對方是否轉賬,更要及時查看自己的賬號是否實時到賬,以免上當受騙。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魯燕 通訊員 張東杰 文



          分享到: 編輯:石明順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