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8日是第四十七個國際博物館日,到博物館去,已經成為社會新風尚。 鄭州太古可口可樂博物館也推陳出新啦,首次聯動可口可樂世界·上海博物館、云南太古可口可樂博物館,讓大家在1小時云游三地。
博物館承擔著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使命,這份“活力”常常體現在能否吸引人們走進文博場館、對文博活動和文創產品產生興趣。為此,博物館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打開方式”。
新的“打開方式”,最根本的是要讓市民游客有新的內容可看。鄭州太古可口可樂博物館通過三館聯動,帶我們解鎖博物館的更多“打開方式”。將原本嚴肅的博物館,移位到當下年輕人喜愛的場景中,或用年輕人偏好的“打開方式”,吸引更多人感觸。
位于鄭州高新區的鄭州太古可口可樂博物館,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也發起了“線上特種兵,玩轉東西中,云游太古可口可樂博物館”直播活動中,汲取汝瓷、青銅器、甲骨文、仰韶文化,牡丹等河南文化代表元素,與可口可樂經典弧形瓶相結合的創意弧形瓶驚艷亮相。在“回收我回頭見”展區,2個飲料瓶回收再生制成的彩虹眼鏡,8個飲料瓶回收再生制成的“在乎包”,24個飲料瓶回收再生制成的環保雙肩包……,琳瑯滿目的環保再生潮品十分吸晴,不僅審美在線,更將“回收我—回頭見—回來了”的資源循環理念,和“天下無廢”的可持續包裝愿景,融入年輕人喜愛的生活細節。
在可口可樂世界·上海博物館,“可口可樂中國收藏第一人”沈祖堯老師親臨現場,詳細介紹了由他捐贈的館藏珍品,包括第一代可口可樂太空現調機復刻版、上海世博會可口可樂展館——“快樂工坊”模型等孤品。在民族風情濃郁的云南太古可口可樂的博物館,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創意弧形瓶上,繪制了身著民族服飾的美麗姑娘,有傣族、佤族、彝族等等。身著民族服飾的工作人員,還展現了獨具云南特色的普洱茶弧形瓶。
在1個小時的 “云游太古可口可樂博物館” 直播中,鄭州太古可口可樂、上海申美可口可樂、云南太古可口可樂,分別講述了他們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努力實踐。從“天下無廢”可持續包裝愿景,到2030年水資源戰略,以及希望小學、凈水計劃、凈水24小時應急救援等關注社區發展的公益項目。多年來,他們充分發揮企業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到當地社區的繁榮發展中,共同創造可持續的美好生活。
無論是從“天下無廢”可持續包裝,還是“創意弧形瓶”的出圈,琳瑯滿目的環保再生潮品十分吸晴,不僅審美在線,更將“回收我—回頭見—回來了”的資源循環理念,和“天下無廢”的可持續包裝愿景,融入年輕人喜愛的生活細節,都在設計上抓住年輕人的心,在文化IP的基礎上,加入“腦洞打開”的深厚文化底蘊,拉近了博物館與大眾之間的距離,滿足了大眾的文化消費需求,讓收藏在博物館的文物真正“活”起來、“潮”起來。據了解,上海、河南、云南的可口可樂博物館將長期免費向公眾開放。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孫慶輝 方寶嶺 通訊員 劉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