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由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鄭州市衛健委、鄭州市中醫院承辦的首期“中原岐黃高端論壇”在鄭州舉行,論壇旨在進一步推動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論壇上,國醫大師張大寧接受“鄭州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特聘專家”聘書。
“張大寧國醫大師此次受邀成為鄭州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特聘專家,為鄭州市中醫藥工作者傳承國醫大師的優秀學術思想、先進臨床經驗和高超診療技術提供機會,對全面提升鄭州市中醫藥診療能力和工作水平,促進基層中醫藥人才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鄭州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李衛林說。
作為論壇重要活動之一的名中醫傳承拜師儀式,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張大寧在主席臺正中端坐,鄭州市中醫院5名中醫骨干行拜師禮,正式拜入張大寧門下,今后將繼承恩師獨到的學術經驗,弘揚岐黃之術,造福中原百姓。
接下來張大寧不僅收徒、授課,還將為腎病疑難雜癥患者會診,手把手帶教徒弟實踐理論。
論壇現場,張大寧結合自身數十年深耕中醫理論、探索中醫腎病治療的經驗,向中醫藥工作者做了題為《中醫學發展的現在與未來》的講座。來自全市中醫藥行業的200多名業務骨干現場聆聽講座。張大寧祝福中醫藥工作者,要對中醫學有真摯的熱愛,注重追求中醫的療效,不斷審視中醫學存在的不足,在探索完善的過程中推動中醫學的發展,提升中醫的療效,造福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據悉,張大寧是我國著名的腎病大家,六代御醫傳承人,中醫腎病學的泰斗式人物。他一直致力于中醫腎病臨床及科研工作,包括中醫藥治療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慢性腎衰等方面。他規范了“中醫腎病”的概念、范圍及辨證論治的基本規律,使“中醫腎病學”從中醫內科學中分離出來,形成一門系統完整的中醫臨床學科;提出“心—腎軸心系統學說”“腎虛血瘀論和補腎活血法”等中醫腎病理論學說,驗證了中醫藥對于腎小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腎小管萎縮等疾病的療效;研制了“補腎扶正膠囊”“活血化瘀膠囊”等數十種中成藥。為了表彰他在腎病領域作出的杰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發現的第8311號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張大寧星”。
此次論壇的順利舉行,將為全面提升鄭州市中醫藥診療水平和科能力,促進國家醫學中心(中醫類)落地見效起到推動作用。
5月19日上午,張大寧還蒞臨鄭州市中醫院汝河路院區,參觀醫院特色中醫技術,到腎病風濕科進行指導并為慢性腎病患者會診。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劉書芝 邢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