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是城市居民的另一個“家”,最能反映出一個城市的溫度和包容度。“現在來社區辦事不僅方便了,環境也非常好,大家和諧相處,十分融洽。”談起如今的幸福生活,鞏義市杜甫路街道安康社區居民劉大姐難掩喜悅之情。
改造“+1步” 溫暖“+1度”
安康社區面積0.64平方公里。轄1977戶,11260人。社區黨總支部書記薛建麗告訴記者:“安康的意思是平安、健康,我們將持續打造‘紅色鄰里·幸福安康’黨建品牌。”
走入安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嶄新的墻面、整潔的環境、醒目的標識,讓人耳目一新。環顧四周,拱門設計別具一格,黨建元素撲面而來,不論是大廳內墻面上精心設計的年度特色活動安排板塊,還是走廊上的“幸福合伙人”展示墻、“1360”工作法等內容,都展示了安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日常以及服務。
“親民化”改造只是服務群眾的第一步,通過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功能配置、緊扣群眾關切,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提能力,用“心”突出黨建引領,強化基層治理,真正實現“用陣地溫暖人、用服務吸引人”,有效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才是該社區的亮點。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站式”服務,營造出和諧氛圍,讓前來辦事的居民感受到“家”的溫馨和舒適。安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分上下兩層,包含有圖書閱覽室、兒童之家、科普活動室、書畫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動室、乒乓球室、形體室等,老房新顏,每一間都經過精心布置。
圖書閱覽室內藏書有3000多冊,種類豐富,除紙質圖書外,還以“墻”為載體,利用“互聯網+”形式,打造智慧閱讀。社區黨組織書記薛建麗介紹說:“我們聯合鞏義市第五小學每季度評選出學生的優秀閱讀音頻,并制作二維碼上墻展示,居民只需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聽書,年紀大的老人或者是認字不多的小朋友,可以讓志愿者幫忙掃碼,聽文章、聽故事。”居民李阿姨拿出手機一掃,就聽到了朗朗書聲,她贊不絕口:“每天都會對居民免費開放,我們經常來讀書學習,互相交流讀書心得,老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兒童之家分為動態區和靜態區兩部分,動態區以玩樂為主,記者去時,社區志愿者正陪孩子們一同玩樂。靜態區擺放有3百余本繪本、書籍,小朋友們在志愿者引導下閱讀自己喜歡的讀物。薛建麗說:“我們的目標是讓兒童之家成為孩子們‘溫暖之家’和‘快樂之家’。”
而多功能活動室則集理論宣講、家長學校、黨員活動、家長學校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據了解,今年以來,該社區在多功能活動室開展各類培訓活動20余次,手工制作、親子活動等10余次。
積極探索,做幸福“合伙人”
采訪中,依托鞏義市第五小學、鞏義市思達幼兒園等學校資源,扎實開展的“小手拉大手”等項目,引起了記者的興趣。“聽說過大手拉小手,咋還有小手拉大手一說?”面對提問,薛建麗侃侃而談:“附近有應急管理大隊、消防大隊等,我們經常邀請他們給孩子們普及安全知識,比如,遇見油鍋著火、電線著火怎么辦?使孩子們掌握了油鍋起火、電線著火不能用水潑等應急處置知識,回家后,再向家長們宣傳,此類活動反響很好,我們會持續開展。”
將黨建網格、綜治網格、服務網格等合并,形成“一網運行、全域覆蓋”的治理格局,是該社區基層治理的又一創新。健康積分儲蓄卡的運用,一方面使基層治理更加精細化,另一方面也調動了網格員為群眾服務的積極性。社區充分發揮網格員、微網格員“人熟、地熟、社情民意熟”的優勢,通過召開網格培訓會,向每位網格員講解工作職責、積分細則,并發放積分儲蓄卡,網格員通過服務時長換取積分,在使用積分可以兌換物品的基礎上,依托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向網格員提供按摩、針灸、艾灸、攝影等兌換服務項目。
翻開網格員的積分儲蓄卡,每一頁都登記著個人的服務記錄和所得積分。他們日常開展防汛防災、安全排查、精神文明建設宣傳、矛盾排查等工作,除此之外,還鼓勵自有黨員、在職黨員、沿街商鋪黨員和熱心群眾等積極參與各類宣傳排查活動,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排除,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反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做“幸福合伙人”,打造“幸福家園”。如今的安康社區,“紅色鄰里·幸福安康”黨建品牌正越來越閃亮。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