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清晨7點多,在鑫苑路東風渠上結束晨練的張女士,走進路邊的公廁,簡單洗了個臉才準備回家。“這公廁收拾得真干凈,鍛煉完滿頭大汗,洗個臉清爽多了。”張女士說。
一座整潔干凈的公廁,不僅是城市的“面子”,也是民生的“里子”,小公廁,大民生,公廁作為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的一部分,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個重要窗口,也是反映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面鏡子。人們出行在外,道路上小小的公廁發揮著大大的作用,可以說公廁敞開的是民生之門,其便捷程度直接影響市民群眾、商旅游客對于一個城市的好感度。
記者從金水區獲悉,為進一步提高城區公廁精細化管理水平,打造干凈、整潔、舒適、安全的如廁環境,金水區城市管理局不斷提高公廁的實用性、美觀性和舒適性,強化為民服務意識,優化工作舉措,提升公廁管理水平和服務標準,讓市民享受更加優質的城市服務。
潔凈溫馨、功能完備、服務到位的公廁是“建”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從改革公廁保潔模式,為服務考評立新規,鄭州金水為公廁的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管理打出了“組合拳”。
服務品質再提升,精細化管理讓公廁更貼心
近年來,金水區的公廁增添了更多人性化服務細節,引進一批新能源、新科技、智能自動化為一體的全新的環保公廁,使轄區公廁面貌煥然一新。智能化公廁面向如廁居民免費提供WIFI上網服務、免費提供手紙、洗手液、烘手機、消毒凝膠等,室內安裝有飄香設備消除異味,安裝特殊人群使用的坐便、扶手與專用通道,還配備有果皮箱、張貼溫馨提示推行文明用廁等精細化服務,大大拓展了公廁的便民服務功能,進一步彰顯了城市人文關懷,助力打造金水的公廁“民心工程”。
精細化管理,打造群眾滿意的“便民之所”
據公廁管理員介紹,按照消殺規范要求,保潔員主要對公廁水龍頭、門把手、扶手、門簾等人體接觸頻繁部位進行每天的定時消殺。為了保證消殺效果,還采取了“定時+及時”的模式,增加消殺頻次,做好臺賬記錄。同時,對具備條件的公廁每天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廁內空氣流通。
除此之外,按照“定人、定崗、定責”常態化管理機制,公廁保潔員每日按時到崗,對公廁進行全方位無死角清潔,著重加大對公廁地面、鏡面、門窗、洗手臺、便池等部位保潔力度,增加保潔頻次,強化督導檢查,全面執行“一客一衛一保潔”等制度,進一步強化公廁衛生管理。
為民服務不打烊,延時服務暖人心
為進一步提升便民服務效率和功能,有效緩解夜間出行群眾如廁難的問題,金水區城市管理局統籌規劃,近些年根據區域性質、人流大小、市民需求等不斷擴大24小時開放公廁范圍,已由2018年的42座增加至現在的113座,主要分布于城市的主次干道、繁華路段及熱鬧街區等,為在夜間營業、納涼、旅游、工作的群眾提供全天候、高質量的“不打烊”。除去24小時開放公廁外,轄區白班公廁的開放時間在早6點晚10點的基礎上,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延時開放至晚間23時,讓“方便之處”更加方便。
服務拓展彰顯人文關懷,“不打烊”公廁有了,但市民如何能知道自己周圍有那些公廁呢?
為使“方便”之處更方便,金水區城管局在主次干道均設置了導向牌,同時實現公廁地址信息共享,市民可通過微信小程序“鄭州公廁地圖”,能準確查詢周邊500民范圍內公廁位置,詳細查詢開放時間和配套設施,為市民提供實時引導。從定時到全天候再到微信小程序,不僅僅是開放時間的延長,精心做好服務才是管理中的真正暖心之舉。
升級改造提標準,功能完善創便民環境
為加強人性化服務設施建設力度,金水區城市管理局自2018年以來,通過功能提升,服務提升、景觀提升、人性化提升等要求,依據住建部二類以上建設標準對轄區陳舊老化、配套設施不達標的78座水沖公廁逐年進行設計改造,按照“經濟適用、舒適美觀”的改造原則,對公廁外觀和廁內瓷磚、便池、隔板、洗手臺、烘手機、扶手等配套的軟硬件設施全部進行更換更新,為了滿足更加多樣化的需求,根據實際條件增設“第三衛生間”等。
“下一步,我們將統籌規劃,根據需求增設調整24小時開放公廁,讓群眾享受更便捷、更高效的24小時不打烊便民服務,同時將在細節上下功夫,提升公廁管理服務水平常抓不懈,不定期、不定時開展公廁專項巡查行動,有效推動公廁潔凈度提檔,為市民提供更貼心的服務。”金水區城市管理局負責人說。
正觀新聞 鄭州晚報記者 王翠 魯慧 通訊員 呂煒琦 宋貝珂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