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我與鄭州共成長 | 一座隴海大院“感動中國”:一場愛的馬拉松,沒有終點……

          2023-06-16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數十年愛心接力呵護高位截癱的高新海,

          一座隴海大院“感動中國”:

          一場愛的馬拉松,沒有終點……

          探訪鄭州晚報改版21周年特刊封面人物之隴海大院

          “這是一個鄭州的故事、河南的故事,更是一個中國的故事。這個故事叫隴海大院,也是我們所有人期待生活的那個大院。”

          2015年5月27日,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由鄭州報業集團重磅報道的鄭州隴海大院愛心群體入選。

          2023年5月30日,隴海大院愛心群體登上鄭州晚報創刊74周年、改版21周年紀念特刊《城長之戀》封面。此時,距離他們“感動中國”已經過去8個年頭,感人故事依然延續,愛心守望始終如一。

          隴海大院愛心集體在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現場

          一群人數十年如一日守護著高新海

          高新海在隴海大院里出生,又在這個院子里長大。高新海因急性橫貫性脊髓炎導致高位截癱,親人相繼去世后,留下他孤零零一人。絕望之際,兒時的玩伴、大院的鄰居們向他伸出了援手。

          從早晨洗臉刷牙開始,端屎倒尿、洗澡、理發、上車、下床、打掃衛生、買菜做飯甚至是處理導尿管,鄰居們包攬了可以包攬下的一切。

          剛開始來的都是幾個要好的朋友,漸漸的人越來越多。隴海大院700戶人,除了不能動的老人,幾乎都來看過他,朝夕相處中高新海已經成了大家心里最重要的牽掛。

          平時,鄰居們誰有空就去給他做上下肢鍛煉,幫他強健身體。他們陪高新海聊天解悶給他希望,讓他放下心理包袱。每天送高新海去醫院針灸治療,還要給他的褥瘡傷口清理換藥。高新海大便干結的時候,鄰居揉肚子也揉不出來,最后都是下手掏。有時高新海半夜感到不舒服,吆喝一聲,立刻有鄰居趕來送他去醫院……

          節假日鄰居和高新海聚餐

          鄰居們還湊錢給高新海買了輛機動三輪車作為代步工具,讓他可以出家門多接觸社會,心情變得好起來,生活過得更加充實。

          2014年,隴海大院拆遷重建,高新海在幸福路5號院過渡了一段時間,雖然鄰居們分散了,但對高新海的愛心接力從未間斷。2020年,新的隴海大院建成,高新海搬回來住進了新居。就在當年,一馬路街道辦事處在社區里建起了“隴海大院精神展示館”。

          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得是一群人堅持幾十年做一件好事。鄰居樊石頭、孫豫生、王治平等和高新海相識已有60年,他們常對高新海說:“我說老三(高新海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有你就有我們,有我們就有你,我們跟親兄弟一樣。”

          高新海和鄰居在北京鳥巢前合影

          “其實我們也從他身上感受到很多力量!”

          疫情期間,在社區的幫助下,高新海和鄰居們按照防控措施應對,并沒有慌亂害怕。

          “最難的時候是2022年1月,因為高新海對門鄰居發現了確診病例,高新海和鄰居家一樣,也要居家隔離21天。當時有點措手不及,不過好在高新海家在一樓,他床的位置也靠近窗口。每天我負責給他送一日三餐,采購藥品和生活用品,清理垃圾。唯一的遺憾就是那段時間高新海只能臥床了,不過好在他家里是經過二七區民政局養老服務科改造的‘養老床位’,臥室里還有電視和智能音箱,能為他排遣精神壓力。”隴海大院社區第一書記井勇說。

          2022年5月又一輪疫情來襲時,井勇就有經驗了,他和一個人住在小區的70歲好心人陳會云商量,讓他住進高新海家里專職陪護。居家隔離期間,兩個人在一起高新海也多些慰藉。一個多星期里,陳會云把屋里收拾得很干凈,還給高新海洗了澡。

          高新海大院的新家在一樓,他的推拉窗從不關閉,留著縫隙,在窗臺位置放著家門鑰匙,萬一有緊急情況,熟悉他的鄰居們都知道鑰匙的位置,都能及時開門來處理。

          “老高總說是我們幫他,其實我們也從他身上感受到很多力量!”老鄰居張海龍說,他們住的高樓停水了,高新海會邀請樓上鄰居到一樓家里接水,還可以來洗衣服,甚至洗澡。

          大家情緒低落的時候,高新海總是說:“咱多少大風大浪都過來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雖然隴海大院的精神十分感人,但是如果沒有鄭州報業集團的挖掘整理和連續報道,他們感動中國的故事可能還會很久才會被人們知曉。”井勇說。

          2019年10月13日,隴海大院愛心集體作為“感動中國”跑團代表,參加了鄭州報業集團作為承辦單位的“奔跑中國”2019鄭州國際馬拉松的比賽。而關于隴海大院的愛心接力馬拉松,沒有終點。

          本報記者向高新海和他的鄰居送上特刊封面照片

          凌晨4點接到高新海求助電話,鄰居迅速趕去

          6月13日下午3點,記者再次來到隴海大院,送去本報專門制作的改版特刊封面照片。記者現場看到,高新海家客廳被打掃得一塵不染,剛照料高新海吃過午飯的侄子高育虎正在廚房清理著衛生。

          “從少年到白頭,不管歲月怎樣流轉,愛心卻在隴海大院真情相守,我家沒錢沒人但從來不缺愛心,感謝好鄰居,感謝好朋友,40年牽手繼續走。”高新海正躺在床上和老友孫豫生、王治平聊天。“老孫他們每天9點就來家里陪我了,白天在我這兒的時間比在自己家都多。”

          孫豫生說:“高新海今年72歲了,他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了,出現過幾次低血糖暈倒的情況,但精神還很好。他身邊現在不能離開人啊。”

          5月初的一天深夜,撐起單臂側身為自己換尿墊的高新海不慎從半米多高的床上摔下,那時夜晚氣溫仍比較低,老高在冰涼的地板上艱難地挪動著、摸索著……幸好手機就在不遠的地方。孫豫生接到高新海的求助已是凌晨4點,家住1單元的他迅速趕到2單元老高家中,他反復觀察,發現高新海并未受傷,但因為他也是66歲的老人了,130斤的孫豫生試了幾次都無法將160斤左右的高新海抱到床上。大半夜的該找誰幫忙?孫豫生想到了剛搬進隴海大院的新鄰居虞建華。聞訊后,虞建華迅速趕到高新海家中,兩人合力將高新海抬到床上。

          “我平時手機都不敢關機,生怕老高有事找不到我。”孫豫生說。

          鄰居抱著高新海進出家門 資料圖片

          體育迷高新海新愿景:“希望鄭州能舉辦更多的國內國際賽事”

          2022年3月,高新海家作為鄭州市推進家庭養老床位建設的第一家試點,享受到不少便利。

          為方便高新海坐輪椅出入,客廳、衛生間門口都進行了防滑及高差處理,衛生間專門配備了多功能沐浴輪椅,方便高位截癱的他洗浴;廚房里安裝了燃氣報警器,當燃氣達到一定濃度時會自動報警,信息平臺會及時通知人員上門查看、處理。

          高新海是個體育迷,平時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就是各項體育賽事。現在他已經在等待觀看杭州亞運會的賽事轉播了。

          當記者問起他和老鄰居們對鄭州未來有什么愿景時,他們的意見非常一致:“希望鄭州未來能舉辦更多國內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如果哪一天亞運會能在鄭州舉行,那就太好了。我們還邀請運動員們到大院來做客!”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張翼飛 張玉東/文 周甬/圖



          分享到: 編輯:卜貝貝 統籌:蘇瑜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