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新時代·看南昌”探尋城市發展印記,全國晚報社長總編見證南昌前行力量,為“英雄城”蓬勃發展齊劃策

          2023-06-1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6月16日至18日,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第七屆常務理事會會議暨全國晚報社長總編“新時代·看南昌”主題活動在南昌舉行。

          會議期間舉行全國晚報社長總編“新時代·看南昌”主題活動,大家走進南昌,通過實地采訪,觸摸南昌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感受南昌發展的律動,見證南昌前行的力量,為南昌發展出謀劃策,把南昌動人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觀古韻:千年文脈煥新彩

          懷揣著贛風鄱韻的光輝,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南昌,在闊步向前的征途中,從來不曾放棄對自身文化的尋根,她留存古韻,也彰顯現代魅力。

          千載萬壽宮,半部豫章史。華燈初上,溢彩流光。年輕人穿上他們喜歡的漢服,走進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探尋贛派民居蘊藏的千年風韻。

          一物一景,話盡南昌煙火。2022年,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入選全國首批“非遺旅游街區”,它的興起和發展是豫章文化和商業繁榮的縮影,是江西興盛千年的商業福地。

          南昌市不斷擦亮歷史文化名城這張金色名片,讓傳統文化與時尚消費碰撞出全新的火花。

          夜色中,滕王閣莊重典雅。“雄州霧列,俊采星馳……”智能評測虛擬人“王勃”正在為游客背誦《滕王閣序》打分,新潮體驗活動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一場沉浸式實景演出《尋夢滕王閣》,將這座樓閣的千年興衰娓娓道來。“《尋夢滕王閣》以實景的方式重現了滕王閣的興衰,讓人忍不住因它的興盛而歡樂,因它的衰敗而傷心,因它的重建而鼓舞。”邢臺日報社黨委委員、牛城晚報總編輯王延軍說。

          “北有兵F馬俑,南有海昏侯。”南昌城外,一座氣勢恢宏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驚艷世界。

          珍貴的鎏金青銅編紐鐘、孔子徒人圖漆衣鏡、《論語》竹簡、劉賀玉印、青銅雁魚燈、馬蹄金、麟趾金……在這里,仿佛打開一部漢代歷史文化教科書。舊時人文勝景的再現,將南昌歷史與文化有力地推向世界。

          讀歷史:賡續血脈寫新篇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的那聲槍響,賦予了這座城市無上榮光。“八一”已經深深烙印在南昌的歷史年輪中,成為一段永恒的記憶,一個特殊的符號,一種獨特的城市氣質。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1959年對外開放,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內的革命文物有血有肉、有神有魂,展現了歷史歲月,還有情景體驗的方式,讓參觀群眾能夠參與其中,在眼、腦、心多種感官中體會多維的歷史觸感,帶給我們非常好的體驗。”合肥晚報副總編、合晚傳媒副總經理、視覺融媒中心主任羅杰贊嘆道。

          在紀念館二樓,一面南昌起義參加者名錄墻巋然屹立,大理石墻面上按姓氏筆畫整齊鐫刻著革命先輩的名字。“至少有三位十堰人參加過南昌起義,看到名錄墻時,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副總編趙久成說道。

          6月18日晚,大家觀看了由南昌市委宣傳部主辦,南昌日報社承辦,南昌晚報執行的《光榮啊!南昌》紅色經典交響演唱會。

          “南昌作為‘軍旗升起的地方’,聽到看到了專屬南昌的《光榮啊!南昌》紅色經典交響演唱會,我感到非常震撼!這是一場雄渾激昂的演出,奮進新時代,啟航新征程。”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執行會長朱國順激動地說,“南昌,是一座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也是一座英雄城市,通過兩天以來的參觀考察,讓我更加堅信,南昌是一座充滿希望的城市。”

          賞文化:最是人間煙火氣

          古有文人墨客登閣吟詩作賦,今有旅游“特種兵”打卡頻上熱搜。

          一江兩岸煙花綻放絢爛奪目、九龍湖畔艷陽下龍舟競渡……南昌,不再“猶抱琵琶半遮面”,以一種堪稱驚艷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2023年“五一”旅游熱度飆升榜中,南昌進入前十位,成為新晉“網紅”旅游城市。

          “一座城市要能夠成為網紅城市,必有她的過人之處。英雄城南昌作為新晉網紅城市,不單圍繞著年輕人的喜好,還不斷為居民提供更幸福更舒適的一個生活環境。”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會長劉海陵說道。

          2022年,繼“香樟樹”“24小時智慧書屋”“十大精品圖書館”等全民閱讀文化工程之后,南昌推出建設100家孺子書房,打破了以往“政府包辦”的思路,創新實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全民共建模式,其中“公建公管”的45家書房按照政企合作、全托式管理模式,由南昌日報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統一運營,為廣大讀者搭建一座可供開放、探討、分享的公共性文化平臺。

          “孺子書房整齊擺放的書籍、舒適的桌椅、完善的借書設備給讀者提供了舒適的閱讀環境,市民能在這里安心不受打擾地享受閱讀時光。”銀川晚報黨委副書記、總編輯李建寧為孺子書房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點贊。

          “南昌市民很有福氣,來到這里,看到很多家長帶著孩子悠閑地看書,享受閱讀的快樂,給城市帶來了書香氣質。”新晚報副總編輯馬霆說。

          市民游客走上幾步,就可以在家門口享受有溫度、有情懷的公共閱讀服務,“15分鐘城市閱讀圈”正在形成。

          綠色風景出門就有,文化生活觸手可及。這些小而美、小而全的孺子書房萌發于城市的巷陌之間,用書頁和墨香,走出一條全民覆蓋、精準供給、特色服務的公共服務新路徑。

          看智造:百舸爭流千帆競

          南昌,“第一槍”精神熠熠生輝,曾經在新中國工業史上創造了第一架飛機、第一輛軍用摩托車、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飛機、第一輛輪式拖拉機、第一批海防導彈“南昌制造”的輝煌。

          如今的南昌,續寫“智造”新篇。

          在全國率先打響城市級VR產業發展的“第一槍”,成為世界VR產業大會永久會址;電子信息產業異軍突起,南昌成為全國重要手機生產基地;LED產業從南昌大學一間40平方米的實驗室里誕生,集聚度和首位度不斷提升,南昌已經成為我國極少數具備LED全產業鏈的城市,LED芯片產能躍居全球前三;航空產業迅速騰飛,國產C919大飛機前機身、中后機身均為“南昌制造”;數字經濟發展展現良好勢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3……2022年南昌經濟總量突破7000億元。

          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煌上煌工業園……優勢產業加速集聚集群,新經濟突飛猛進,奔騰的贛江水見證著南昌趕超發展的孜孜追求。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張玉東 文/圖


          分享到: 編輯:朱琳 統籌:鄧紅超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