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強基固本,長治久安。近年來,鄭州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要求,立足鄭州實際,創新探索實踐黨建引領推進網格化基層治理,積極構建具有鄭州特色的網格化、網絡化、智能化、法治化、現代化市域社會治理體系,推進基層治理由“管得住”向“管得好”轉變。
加強網格化服務管理是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重要舉措,我市堅持網格五級書記抓治理,成立高規格領導小組,各級黨政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組織相關單位骨干人員,組建市縣鄉三級工作專班強力推進。堅持“市縣一體、示范引領”,從市級做起,每季度黨委書記親自帶隊,組織觀摩交流,推廣試點經驗。并以“五星支部”創建為抓手,織密建強“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一貫到底的網格黨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形成“基層黨組織+社會組織+群眾組織”的“一元”帶“多元”的治理架構,確保平時聯系群眾密切、凝聚群眾有力,關鍵時候一呼百應、管用能用、形成合力。
截至5月底,全市共建立一二三級網格和微網格黨組織53782個,引領全市12667個各類社區社會組織,3287個群眾自治組織,動員22萬網格員直接參與治理。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我市還深入開展“黨旗飄起來、黨徽亮起來、黨員動起來”“三起來”活動,建立“社區吹哨、黨員報到”“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區縣吹哨、市直報到”常態化工作機制。
城市基層黨建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城市的各領域各方面。我市按照“地域全覆蓋、人員全覆蓋、事務全覆蓋、組織全覆蓋”的原則,堅持街道(鄉鎮)為一級網格;社區(村)為二級網格;小區(樓院)為三級網格;大型商超、市場、學校、企業為專屬網格;按照“50—70戶,2小時內網格力量基本完成入戶排查和宣傳動員工作量”的標準設置微網格。當前,全市共優化設置216個一級網格、3480個二級網格、17086個三級網格、54161個微網格。
按照省委提出的十項基層治理重點,結合街道(鄉鎮)、社區(村)法定責任事項,梳理事項清單、權責清單、禁入清單“三張清單”,明確不同層級的網格治理事項,在確定504個事項的基礎上,實現首批145個事項自動派單流轉。
此外,按照全市域基層治理“一張網、一套格”的要求,在優化網格、健全組織的基礎上,公安、城管、市場監管、民政、信訪等部門人員編組整隊進入網格,實現“一格管全面”“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責在格中明、數在格中用”。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黨建工作要與時俱進。我市在基層治理方面始終積極創新。
新技術帶來生活的改變,在網格化建設上,我市依托城市大腦基礎底座,市域一體建設“人、地、物、事、情、組織”六要素數據庫,動態更新、分級授權,實現底數更清、情況更明、信息更靈。
我市依托基礎地理信息平臺,繪制了全市統一、多方共享、動態更新、精準識別的電子網格圖,推進基層治理網、政務網、視聯網、物聯網四網融合,借助AI智能算法,實現數據實時抓取、異常自動判斷,形成全市統一、多方共享、動態更新、精準識別的電子網格“一張圖”。
市級平臺圍繞“觀、管、防、評”四大功能,立足態勢感知、預警分析、指揮調度、管理評價,集成化建設市域社會治理網格化運行管理平臺,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一腦賦全城。目前,11個區縣(市)已實現135個街道(鄉鎮)級平臺全域覆蓋,初步實現“市域一體、直達網格”的一體化指揮調度功能。
建立黨組織引領下“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的“一線處置”機制,實現發現解決問題在一線、上級決策落實在一線、治理成效體現在一線。
加快建設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體系,核心是人,重心在城鄉社區,關鍵是體制創新。從問題發現端入手,整合鄭好辦“隨手拍”、12345熱線APP、微信小程序等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集成網格二維碼,全面感知民情民意。建立事件中心,分級分類處置各類問題,協調聯動解決三跨事件,構建從問題發現、立案、派遣、處置、核查、結案、考核及監督的全流程工作閉環,形成五級網格聯動的工作合力,已累計處置案件249萬余件。圍繞重點工作和事項,以紅、黃、藍三色對社會治理要素進行標識和風險管控,平臺系統自動對三色標注對象區別管控情況進行分析、核查、反饋、考核,實現精準管控、精心服務,服務常量、發現變量、預警管控風險量。
下一步,我市將不斷提升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堅持以共建共治共享實現幸福平安為目標,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再接再厲、善作善成,切實把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工作干出成效、干出彩,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