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對話·療愈,“趙半狄的小窩”策展瓦庫

          2023-07-05 來源:正觀新聞 分享到:

          人生短暫、命運無常,肉身在塵世的遭遇,無時無刻不在反照出每個人的有限、無知,即使在科技超速升級的時代。遠古至今,“藝術”無用卻不絕不衰,在于人們通過它來開啟、觸及奇妙的維度,感官魅力引發心靈感應,若有所得,回響悠長。

          “趙半狄的小窩”是趙半狄搭建的心靈居所。在一個華麗而蒼白、喧鬧卻荒涼、繁雜而貧乏的年代,一個人的魂牽夢繞之地外化出來,卻是如此質樸、輕柔,似乎飽經滄桑,仿佛少不經事,剎那云詭波譎,瞬息云淡風輕,分明欲說還休,轉念言無不盡……人心難測導致世事難料,百感交集所以莫衷一是。

          從2020年11月開始,上海昊美術館、武漢美術館、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沈陽1905文化創意園、順德和美術館、青島西海美術館、成都A4美術館、常州西太湖美術館……小窩在9個美術館里落地,迎接四面八方、各界各業的一個個生動個體,笑語歡歌或落淚嘆息,談天說地或靜默無言。

          美術館的白盒子空間,在世俗領域圈出一塊飛地,供人縱情暢神,逃離日常生活的泥淖。但藝術和非藝術、藝術空間和非藝術空間的邊界,非常靈動微妙。甚至,越是“非藝術”,越可能激活“藝術”;越是“非藝術空間”,越可以趨近“藝術空間”。 藝術內化到日常生活中,才是藝術的起點和終點,最為艱難,也最是奇妙。

          2023年7月,“趙半狄的小窩”和“瓦庫”在中原大城鄭州交匯。有過億個體休養生息的中原大地,溫飽作為問題在當下已漸行漸遠,倘若心思意念中有空乏、惆悵、不安、掛慮揮之不去,何處傾訴、如何述說?

          “倡導生命平衡、提升大眾審美”,是“瓦庫”20來年未變的宗旨。“多少痛楚需要融化,多少溫暖等在明天”是“趙半狄的小窩”前來中原的愿景。瓦庫在多個城市已經有40來家店面,來往瓦庫的人們,在小窩里將經歷什么?走過9個美術館的小窩,在瓦庫里會如何嬗變?開放、變化總是令人靈感煥發,堅守、不變也時而讓人沉靜淡定。“現代性就是過渡、短暫、偶然,就是藝術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變。”


          分享到: 編輯:李怡萍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