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鄭州新密垃圾處理場變身生態景觀

          2023-07-07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超期“服役”近一年,超庫容約100萬立方米,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和生態隱患,通過檢察院調查和督促履職,兩年時間變身生態景觀。6月30日,在鄭州市檢察機關首屆公益訴訟典型案例評選中,鄭州新密市檢察院辦理的“督促整治垃圾處處理場環境污染行政公益訴訟案”獲評十大典型案例。今天,記者帶你一起去看看這起稱得上“典型”的案例始終。

          現場:垃圾處理場超期“服役”超庫容100萬立方米

          新密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位于新密市來集鎮馬溝村,填埋區占地84897平方米,設計服務年限從2008年至2020年共計13年,設計庫容量為130萬立方米。該垃圾處理場2009年6月投入運營,截至2021年12月實際填埋生活垃圾約224萬立方米,超庫容約100萬立方米,堆體超標高20米,存在超期服役、超量填埋、垃圾裸露等多項問題,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和安全隱患,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調查: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依法履行管理職責

          2022年2月,新密市檢察院在履行公益監督職責中發現案件線索并予以立案,立案后該院多次前往現場進行實地查看,采取無人機拍照方式固定證據,并大量走訪周邊生活群眾。調查發現新密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超期服役近一年,超庫容填埋生活垃圾堆體穩定性降低,存在坍塌、滑坡安全隱患;填埋作業區周圍和頂部區域垃圾裸露,缺乏防飛散措施,填埋場邊界缺乏植被;生活垃圾堆體覆蓋膜不全,灌入大量雨水,滲濾液產生量大幅增加,處理設施超負荷運行,且滲濾液調節池、收集池防滲膜覆蓋不全,對土壤造成污染隱患。新密市城市管理局未全面履行垃圾處理場管理職責,鄭州市生態環境局新密分局未全面履行環境污染防治監管職責,致使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2022年3月,新密市檢察院向新密市城市管理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垃圾處理場管理職責,按規定采取防臭、防滲、防飛揚,以及滲濾液收集等污染防控措施;推動封場及后續維護與管理,對垃圾處理場進行整改提升,降低惡臭污染物對周邊居民及環境的影響。同時,該院向鄭州市生態環境局新密分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依法履行環境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加強對垃圾處理場周邊土壤及污染物排放情況執法監測,及時發現問題并監管整改到位。

          實效:垃圾處理場逐漸轉變為生態景觀

          在檢察機關的支持和推動下,相關部門積極開展垃圾處理場封場工程整治工作。新密市城市管理局加強與封場工程中標單位溝通聯系,出臺《垃圾堆體施工方案》,同月啟動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封場施工。對現有堆體進行整形,采用臺階式收坡,降低堆體高度,達到從堆體頂部到四周1:3的坡度,提高堆體邊坡和堆體基部穩定性;采用打樁法在堆體安裝導氣管道,采用多層覆膜覆土加綠化的處理方式,減少垃圾異味,防止垃圾飛揚;重新對滲濾液調節池、收集池進行覆膜處理,處理場東西兩側需要防滲處理區域,已采取高密度聚乙烯膜、土工布、GCL、土工復合排水網進行覆蓋,使用黏性土和膨潤土分別對防滲層進行覆蓋,同時新建了擋土墻和盲溝。

          鄭州市生態環境局新密分局于2022年3月30日、4月24日對垃圾處理場開展現場執法,4月11日委托河南宇和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對垃圾處理場開展大氣、土壤環境執法檢測工作,持續督促垃圾處理場做好污染防治。

          同時,新密市檢察院在了解到相關部門推進垃圾處理場封場工程進度緩慢、整治工作尚未實質性推動后,該院依法啟動行政公益訴訟程序,與行政機關同向發力,并提出完善整治方案的建議,助推其及時開展整治工作,實現了檢察公益和行政履職目標的一致性,以實際行動守護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

          2022年5月,新密市城市管理局、鄭州市生態環境局新密分局將案件整改情況回復新密市檢察院。

          2022年6月,新密市檢察院開展“回頭看”,實地走訪垃圾處理場、周邊居民群眾,發現垃圾處理場進行整形作業后坡度變緩,采用覆膜方式防止垃圾飛散,滲濾液收集池覆蓋膜已全部更新,能夠有效收集滲濾液,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2023年2月,新密市檢察院再次進行跟進監督,發現垃圾處理場基本完成覆土工作。2023年4月,鄭州市檢察院進行實地評查,垃圾處理場已全面覆土,坡度變緩,栽種植被,春雨過后,綠意盎然,垃圾處理場一改往日臟亂面貌,逐漸轉變為生態景觀,檢察監督取得實效。

          點評:能動履職,有效守護人民群眾美好家園,值得點贊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張建成說:“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為城市唯一的生活垃圾處理場,在超期服役、超量填埋、垃圾裸露的情況下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壞,新密市檢察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監督行政機關對垃圾處理場進行封場并生態修復,推動垃圾處理場轉變為生態景觀,對全市的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本案中,新密市檢察院能動履職,通過訴前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落實垃圾處理場管理職責,推動環境治理工程進度,有效守護人民群眾美好家園,值得點贊。”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魯燕 通訊員 張勝利 師艷嬌 文/圖



          分享到: 編輯:周愛巧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