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中歐班列(中豫號)開行十周年 累計發送7572列、67萬標箱

          2023-07-18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7月18日,X8003次一列滿載著機械配件、燈具、太陽能光伏組件等貨物的55個集裝箱從國鐵集團鄭州局圃田車站駛出,途經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駛向德國漢堡。

          自2013年7月18日首趟中歐班列(中豫號)開行以來,國鐵集團鄭州局累計開行中歐班列(中豫號)7572列、發送貨物67萬標箱,較班列運行初期分別提升460%、545%。其中,去程4244列、39萬標箱;回程3328列、28萬標箱。十年來,去程由每月1列增至最高34列,時速從80公里到120公里,從500公里集貨范圍到1500公里集貨區域,運輸貨物品類由最初的單一產品拓展至目前涵蓋服裝鞋帽、汽車及配件等上萬種產品,門類齊全、貨源多樣。

          中歐班列(中豫號)作為河南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排頭兵、主力軍,國鐵集團鄭州局不斷優化運輸組織方案,加強安全管理,全力構筑內陸地區服務優、成本低、效率高的國際貿易運輸服務通道,為積極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了強勁動能。

          十年,中歐班列(中豫號)“絲綢之路”上的“黃金列車”

          十年來,地處中原不沿邊、不靠海、不臨江的河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緊密相連,貨運量不斷增長,新線路不斷拓展,運輸網絡持續完善,儼然已成為中部城市在陸上“絲綢之路”的“黃金列車”。

          十年間,國鐵集團鄭州局、中鐵聯集鄭州分公司堅持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與地方政府保持密切溝通,班列重箱率、回程比例、發送量等6項指標均保持全國前列,打造出“數字班列”“恒溫班列”“農產品班列”“新能源汽車班列”等中歐班列(中豫號)優勢特色名片。
          “今年一季度,國鐵集團等三部門發布文件,支持新能源商品汽車鐵路運輸,極氪、小鵬等品牌的國產新能源整車‘坐’著中歐班列(中豫號)遠銷歐洲,我們搶抓機遇,積極對接客戶需求。據統計,今年1月至今,通過我們運送的新能源汽車就達到200多輛。”上海臺驊貨運代理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總經理孔衛東告訴記者。

          “一帶一路”倡議以古代絲綢之路的豐厚歷史為基石,古絲綢之路融通歐亞,在數千年前的商品交換和文化交流中發揮重要作用。如今,日益豐富的貨物品類促進了中國同各國的經貿合作,越來越多的國家也希望能夠借助中歐班列這一渠道,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

          十年,中歐班列(中豫號)“朋友圈”持續擴大

          十年間,中歐班列(中豫號)構建起“多站點多口岸”國際物流網絡和“1+N”境內外物流樞紐體系,業務范圍覆蓋40多個國家140多個城市,綜合運營能力保持在全國前列。中歐班列(中豫號)“朋友圈”持續擴大,為沿線的企業和民眾帶來了新的機遇。

          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拓展深入,中歐班列(中豫號)立足河南打造“四條絲路”陸上貨運品牌,通過公路、水路、航空以及鐵路共建體系,強強聯合,實現了網絡聯通內外,運轉順暢高效,標準銜接協同,支撐保障有力。

          “中歐班列(中豫號)從最初開行的每月1列到目前的每周9列,開行量逐年遞增,我們從新增站內股道、集裝箱作業線、取送車次數以及最新上線的調車作業安全系統、集裝箱防調脫系統等方面,全力以赴保障中歐班列順利開行。”鄭州車務段圃田車站站長郜飛說。

          “目前中歐班列的編組數從10年前的41車增加至55車,隨著發運量的提升,我們增加與鐵路部門的溝通頻次,暢通優化發車前作業流程,與圃田車站通力合作,做到快裝快卸,確保班列正點開行。”中鐵聯集鄭州中心站外勤主任龔赟丹告訴記者。

          十年,鐵路人為中歐班列(中豫號)保駕護航

          “一關前,二關后,三摘管,四提鉤。”7月18日,鄭州車務段圃田車站調車長肖軍立正貓著身子檢查中歐班列(中豫號)車體。烈日炎炎,貨場上更是熱浪襲人,汗水不停地從他的臉頰上落下。調車崗位全程露天作業,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雪、雨天一身水是他和同事們的工作常態。

          在肖軍立和同事們的緊密配合下,滿載貨品的車輛按計劃依次進行編組和解體。鐵路人不分晝夜地在密織如網的股道間“穿針引線”、保駕護航,確保每一列中歐班列(中豫號)安全準點發車。

          “中歐班列車輛的取送、解體、編組作業隨著業務量的增大,讓車站深感責任重大、壓力重大。近幾年,我們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進圃田‘無水港’建設,貫通國際聯運運輸全過程,節省企業運輸時間和物流成本的同時,實現了港口功能向內陸腹地延伸,積極助力河南打造內陸開放高地。”鄭州車務段圃田車站黨總支書記李文標說。

          古有絲綢之路駝鈴陣陣,今有中歐班列引擎不息。一趟趟中歐班列的開行,勾勒出相得益彰、攜手同行的發展愿景。新的起點,中歐班列(中豫號)將開啟更多“雙向奔赴”,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充足運力支撐,在服務擴大開放中交出亮眼答卷。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張倩 通訊員? 栗璋鵬 文/圖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