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有一種淋巴瘤,“早診斷不一定要早治療”

          2023-07-26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說起腫瘤,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早查早診早治,但近日和河南省腫瘤醫院血液科副主任周可樹教授的一席對話,讓記者對腫瘤又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她“強調早查早診,但需要有治療指征才治療”“早治療并不一定帶更長的生存獲益”等觀點,更顛覆了記者對淋巴瘤的固有認知。周教授所說的腫瘤是什么瘤?愛找哪些人的麻煩?為什么“不強調盡早治療”呢?

          挺可惡!

          這種腫瘤專找老年人的“麻煩“

          這種“專愛打老年人”的腫瘤,名叫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俗稱慢淋)。它是一種惡性程度比較低的B細胞淋巴瘤,腫瘤細胞主要是成熟的B淋巴細胞。

          慢淋容易發生在什么樣的患者群體中呢?

          “總體來看,慢淋更容易發生在老年患者人群中,在我國,發病的中位年齡一般在65歲以上,西方國家可能在70歲,年輕的慢淋病例,尤其是40歲以下患者的很少,30歲以下幾乎沒有,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這是一個‘老年病’。如果說有一個非常年輕的患者,醫生說他得了慢淋,我們要高度懷疑這個診斷的可靠性。”周可樹教授稱,“這種疾病通常進展緩慢、惡性程度也較低,所以大家不要過度焦慮。一小部分人甚至終身都不需要治療,也能達到與健康人群相似的壽命。考慮到老年患者本身基線體能狀態相對較差,心血管合并癥較多,我們特別強調發現治療指征再治療。”

          細觀察!

          脖子、腋窩、腹股溝有腫塊,要當心

          而對于這樣一種進程緩慢且癥狀隱匿的疾病,患者通常又是怎么發現的呢?

          “很多患者是體檢發現的。血常規結果顯示白細胞高,白細胞里面的淋巴細胞高,醫生就會建議找專科醫生看,經進一步檢查后確診”。周可樹教授稱,還有一部分病人是無意間摸到自己身上,比如說脖子、腋窩、腹股溝等部位出現了腫塊,經過相關檢查得以確診;還會有一部分病人很大意,不太關注身體部位的變化,也不定期體檢,就會發現比較晚。此時可能會出現全身癥狀,比如特別乏力、反復發熱、嚴重的消瘦,或者出現明顯的盜汗,這些都是和淋巴瘤相關的全身癥狀。此時去就診驗血,發現白細胞特別高,甚至出現了貧血、血小板減少;或者做B超后發現身體多部位有腫塊或者肝脾大。在臨床上,慢淋也會根據它的一些指標分早期、中期和晚期,當伴有全身癥狀時,通常已到相對比較晚期的階段。

          周可樹教授提醒稱,慢淋雖說惡性程度低,但不同患者個體有差異,有些病人可能一輩子都不用治,而有些病人的發展會相對快,或是先是很緩慢、而后會加速,因此,定期體檢,關注身體狀況的變化,盡早發現,是進行良好的疾病管理的第一步。確診后一定要定期監控疾病進展情況,及時發現治療指征,正確把握采取治療措施的時機格外重要。

          大不同!

          定期監控,有指征再治療

          慢淋的癥狀比較隱匿,確診后是不是像其他腫瘤一樣要盡快治療呢?

          周可樹教授強調:“慢淋和其他腫瘤最大的不同,是需要有治療指征才能治療。因為過早治療會增加患者承受藥物毒性的時間,對于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沒有確定性的幫助,反倒可能因為藥物的不良反應影響生活質量,所以這個病強調有治療指征才治療。”

          而“治療指征”有哪些呢?腫瘤治療的相關指南中總結得非常清楚細致,最重要的就是臨床癥狀已經影響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比如出現全身癥狀:明顯的消瘦、反復發燒、嚴重疲乏無法正常生活,或者淋巴結腫大產生壓迫癥狀,脾臟腫大導致肚脹吃不下飯等,讓病人的生存狀態、生活質量受到影響,此時就需要治療。

          莫恐慌!

          “慢淋”治療邁入“慢病”管理時代

          采訪中,周可樹教授一再希望記者要多給大家科普:“有的病人一聽說得了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惡性的,就很焦慮,其實現在科技發達,創新治療方案也多,患病后經過科學有效的管理,仍然可以保持長期的生存和良好的生活質量”。75歲的劉阿姨患病時病情危重,白細胞已接近500×10的9次方(正常范圍4-10×10的9次方),且貧血嚴重,血小板很低,天天高燒近40攝氏度,臥床不起,伴有嚴重感染。經來那度胺、澤布替尼等治療6年來,劉阿姨重返正常的生活,在家做飯、帶孫子,充實而幸福。

          據悉,慢淋的治療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在BTK抑制劑出現之前,化療是這類疾病的標準療法,治療的目的只是控制疾病;后來,隨著化療藥的增多,慢淋進入免疫化療階段,療效提高了,但毒性也隨之增加。目前惰性B細胞淋巴瘤患者治療已進入了小分子靶向藥物時代。

          “新一代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面均有更優的表現,讓慢淋也邁入了慢病管理時代,針對合并諸多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也更安全,特別是針對心臟安全性要求高,或有肝損傷的患者。在這種以口服藥為主的模式下,慢淋管理與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一樣越來越方便簡單,給腫瘤患者帶來極大的福音。隨著藥物的療效、安全性、用藥體驗的不斷進步,未來會有更好的治療前景,也希望廣大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配合醫生做好疾病管理,享受有質量的老年生活”。周可樹教授稱。


          分享到: 編輯:白賀 統籌:劉書芝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