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上午,省社科聯和省生態環境廳聯合舉辦全省社科界“走出生態大省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理論研討會。
會上,來自省生態環境廳、省氣象局、省能源規劃建設局、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南工程學院、省社科院、鄭州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中心、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的9位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從“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做好氣候大文章”“能源結構優化對策”“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等方面進行了精彩的發言。
與會專家認為,“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在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正確處理的重大關系中居于管總和引領地位。要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以高水平綠色轉型促進高質量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藍天保衛戰、凈土保衛戰,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大力推動風電、氫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建設,提升煤炭高效利用水平,以高效率雙碳變革助力高質量發展。
與會專家認為,全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安全、建設生態文明鄉村是落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問題。要加強區域協同保護與治理,大力解決流域突出生態問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建立政府引導下的水權交易機制,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生態走廊,推進南水北調中線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做好農業農村生態化發展,促進鄉村產業綠色化發展,推動生態宜居和美鄉村建設。
我省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期,對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還面臨能源結構偏煤、轉型難度大,能源生產總量不足、保障壓力大,能源利用率不高、管理水平低,電網網架結構薄弱、承載能力不足等問題。要加快新能源開發,調整能源結構;積極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升調節能力;做好需求側和資源節約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轉型力度;推動綠色科技發展,提升創新能力。
努力走出生態大省綠色發展新路子的關鍵在于構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要大力培育生態氣候資源品牌,實施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流域生態補償,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要發展綠色科技體系,推廣實施碳普惠制,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要完善企業“碳效率”激勵機制、健全綠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建立資源環境要素市場配置機制、構建產品“碳標簽”機制,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省社科聯主席李庚香在總結發言時指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是建設美麗中國新愿景的必然選擇,是“人民至上”原則的生動體現,是堅定綠色發展的有力宣示,為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河南走生態大省綠色發展新路子是以新型工業化引領和支撐現代化河南實踐的現實需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進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戰略,著力打造“豐字型”綠色生態體系,努力走出生態大省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會議要求,全省社科界要結合開展主題教育,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綠色低碳轉型戰略”等重大命題開展研究,為錨定“兩個確保”、深入實施“十大戰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河南實踐提供智力支撐和精神動力。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