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處華夏腹地,是全國農業大省、畜牧大省,被譽為我國的“中原糧倉”。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下,河南省依托區位、資源、市場三大優勢,堅持把奶業發展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的突破口,高位謀劃、統籌布局,大力支持奶業發展,加快推進河南奶業強省建設。目前河南生鮮乳、乳制品產量等均位居各省前列,成為我國新興奶業大省。
伊利集團作為推進河南省奶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積極響應和打造立足河南、輻射全國、聯通中外的現代化奶產業集群。自2006年至今,伊利在河南省累計投資近40億元建設生產基地,在濟源市、平頂山市、駐馬店市、洛陽市建有4座規模化牧場,采用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前沿的養殖技術,助力河南奶業升級發展。同時,在平頂山市、濟源市建有2座規模化生產工廠。此外,伊利在河南省的業務也帶動了當地飼草種植、原輔料供應、包裝運輸、終端銷售等全產業鏈的快速發展,目前全產業鏈年產值已突破50億元,成為推進河南奶業振興和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提升數字化應用能力,優化奶業發展路徑
駐馬店市西平縣嫘祖鎮示范牧場養殖規模24000頭,是目前河南單體規模最大的示范性牧場。項目滿產運營后,年產鮮奶約12萬噸,為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做好充足的奶源保障。
河南駐馬店西平縣嫘祖鎮示范牧場內景
走進嫘祖鎮示范牧場,一輛精準飼料攪拌車緩緩駛過,奶牛們在通透的現代牛舍里悠然自得的嚼著草料,還有清掃機器在棚圈中穿梭,自動集糞機器也在嗡嗡工作。不遠處的擠奶車間,百余頭奶牛自覺排隊,站上轉盤式全自動擠奶設備開始一天的“工作”,同時還有舒緩輕音樂縈繞在它們耳畔。產奶結束后,奶牛要經過AI識別系統打卡,數據平臺會更新產奶量等信息,并記錄到每頭奶牛的檔案里。目前嫘祖鎮示范牧場的存欄奶牛,均佩戴了耳標、項圈等智能設備,管理人員可通過數據終端,隨時對奶牛的休息時間、反芻時間和體溫變化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技術人員在數據中心就可對牛舍環境調節進行遠程控制,為奶牛營造宜居環境。
嫘祖鎮示范牧場的數字化技術應用,是伊利在河南省奶業發展中、強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的一個縮影。2011年,河南濟源引進伊利投資10.6億元建設了22條液態奶生產線,主要生產純牛奶、乳飲料、安慕希常溫酸奶、谷物奶、QQ星兒童成長奶等系列產品。自2013年正式投產后,濟源伊利自動化控制生產車間里,就處處都是繁忙的生產場景。
河南濟源伊利乳業生產車間內景
提升數字化應用能力,是奶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早在十幾年前,伊利就在行業內率先推動全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目前已擁有了全球智能化程度較高的智慧牧場。在牧場生產管理方面,伊利通過物聯網技術,自動調節牛舍的溫度、濕度、氣體、光照等,讓奶牛生活更加舒適,并使用智能機器人完成堆料、飼喂、擠奶等工作,全程無人工干預。通過全球領先的牧業智能化、數字化設備和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實現牧場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還提升了整體運營效率。未來,伊利將持續關注前沿技術,不斷提升數字技術應用能力,推動數字新技術與產業鏈核心業務的增值融合,優化奶業發展路徑。
推動產業鏈共富共贏,提升奶業發展效益
扎根河南17年,伊利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解決了就業、民生等一系列問題。
嫘祖鎮示范牧場就有這樣一對夫妻。2021年由于家里雙親年邁、孩子年幼,原本在外地打工的邵新光和張晨夢夫婦選擇回鄉,并先后加入牧場。短短幾年,夫妻倆就成了公司的模范骨干,月入穩定、月有結余。他們逢人就說:“真沒想到在家門口還能找到這么滿意的工作。”和這對夫婦一樣,嫘祖鎮示范牧場百分之九十的員工來自周邊農村,他們平均每人每月工資在5000元左右,可以在公司吃住,能做到掙錢養家兩不誤。隨著牧場規模持續擴大,生產效益將帶動周邊更多的父老鄉親共同富裕。
同時,伊利還長期關注河南鄉村地區的兒童營養健康問題,通過“伊利營養2030”平臺型公益項目,曾經一次性向駐馬店、信陽、平頂山、南陽、洛陽的8所鄉鎮學校捐贈18萬盒伊利學生奶。2023年6月,伊利又向寶豐縣、西平縣的中小學及幼兒園捐贈約15萬盒伊利學生奶,用營養守護孩子的健康和夢想。
伊利向西平縣捐贈4.8萬盒伊利學生奶,用營養守護孩子的健康和夢想
作為全國奶業十大主產省之一,河南正瞄準做強奶業、建設奶業強省的發展目標持續前行。在“十四五”期間,伊利也將繼續發揮好龍頭優勢,以奶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推動共富共贏,助力河南省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鄭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