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建設制造業強省 未來3年河南這么干

          2023-08-17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建設制造業強省 未來3年河南這么干

          力爭每年培育100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簽約重點項目1萬億元……

          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集群化發展,大力推進8項工程實施,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轉變、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強省。記者昨日從河南省政府獲悉,我省印發《河南省建設制造強省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定下了目標,確定了重點工作。

          5項任務

          助力制造強省建設

          計劃提到,我省將致力于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集群化發展。

          高端化 堅持以高端制造為引領,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形成先進制造業體系硬支撐。提升產業能級,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現代醫藥等新興產業,到2025年,力爭產業規模達到2.6萬億元,實現“五年倍增”,積極創建國家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到2025年,力爭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發展高端制造,到2025年,力爭高端裝備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占裝備制造業比重提升到30%。引育高端人才,到2025年,基本形成重點產業鏈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全覆蓋。

          智能化 堅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到2025年,力爭培育30家“數字領航”企業、300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30個數字化轉型示范區、30個制造業數字化賦能中心。智能制造方面,到2025年,累計推動25萬家左右企業上云、上平臺。

          綠色化 堅持以“雙碳”目標為導向,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到2025年,力爭培育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50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50家,建成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100家。

          服務化 堅持以服務型制造為重點,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賦能新制造。每年培育30個左右省級及以上服務型制造試點示范企業。

          集群化 堅持以集群化構建高效協同的生產制造網絡體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國、全球影響力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到2025年,力爭創建現代農機、先進超硬材料等10個國家級產業集群;力爭培育300個市域、縣域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創建10個左右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5項目標

          2025年初步建成先進制造業強省

          根據計劃,到2025年,我省將初步建成以“能級高、結構優、創新強、融合深、韌性好”為鮮明標識的先進制造業強省。

          產業能級高

          先進制造業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前列,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40%,其中制造業占比穩定在30%以上,全部工業增加值力爭達到2.3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力爭突破2.8萬家,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和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

          產業結構優

          基本形成現代化制造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30%,高新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15%,形成1~2個世界級、7個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28個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鏈。

          產業創新強

          基本建成全國制造業創新高地,規模以上制造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力爭達到2%,國家級創新平臺突破30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100%,制造業質量競爭指數達86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知名品牌。

          產業融合深

          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取得重要進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率達80%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指數達到62,智能制造就緒率達到13%,建成省級及以上綠色園區(工廠)500家,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產業韌性好

          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程度明顯提升,優勢互補、分工合理的區域產業布局基本形成,重點領域“卡脖子”技術得到突破和應用,形成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的產業鏈群發展模式。

          8項重點工程

          加快實施

          產業基礎再造工程 到2025年,力爭省級各類創新平臺達到8000家;力爭承擔30項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突破和推廣應用100項“五基”細分領域關鍵技術與產品;力爭推廣應用300項自主創新產品。

          重點鏈條重塑工程 到2025年,努力建成先進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車等28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

          項目投資支撐工程 壓實各地先進制造業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責任,強化以商招商、資本招商、群鏈招商、央企招商等,力爭每年簽約重點產業項目1萬億元左右。到2025年,力爭每年工業投資規模達到1萬億元、累計實施延鏈補鏈強鏈項目5000個以上。力爭每年實施“三化”改造項目3000個以上,帶動全省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0%以上。

          優質企業培育工程 做強龍頭企業,到2025年,力爭新增千億級制造業企業2家,百億級頭雁企業達到60家。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力爭每年分別培育1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0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形成“十百千萬”梯次培育格局。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融資,力爭每年上市掛牌企業達到20家。培育一流企業家隊伍,每年培訓企業家1000人次以上,著力打造一支具有國際視野、聚焦主業發展、勇擔社會責任的優秀企業家隊伍。

          開發區提升工程 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平臺,到2025年,力爭全省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00億元、1000億元、500億元的開發區分別達到2個、10個和30個。

          質量品牌建設工程 到2025年,力爭建成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00家、特色設計園區10個。

          產業布局優化工程 突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與洛陽、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培育全省制造業核心增長極。

          要素保障強化工程 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堅持依法行政,對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防止粗暴執法、選擇性執法,防止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不斷優化“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制度環境,著力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六最”營商環境。

          掃碼看重點任務清單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娜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周愛巧 統籌:蘇瑜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