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聞辦今天召開河南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新聞發布會,標志著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在我省全面鋪開。
我國經濟普查每5年一次,逢3、逢8年份進行,今年2023年開展第五次經濟普查,是黨的二十大后開展的首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對準確把握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特征,改進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持續服務和推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會上透露,目前全省共選聘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9.5萬人;劃分普查區5.24萬個,普查小區7.74萬個。按照普查方案要求和總體工作安排,8月至11月為單位清查階段,2024年1-4月,為普查現場登記階段。單位清查是在正式普查登記前,對全省所有開展經濟活動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以及第二、第三產業的個體經營戶,進行一個全面的摸底。省統計局相關負責人會上表示,目前,地毯式清查工作已經開始,單位清查將始終堅持以“不重不漏、找全劃準普查對象”為目標。
與之前普查相比,五經普首次統籌開展投入產出調查;新增加了數字經濟調查的內容;在數據采集方式方法上,采取網上填報和手持終端現場采集相結合的方式,支持普查對象通過網絡自主報送數據。
會上指出,五經普是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一次“全面體檢”,有利于查全、查清、查準、查實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規模、質量以及發展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全面評價各地、各功能區、開發區發展情況,為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撐。其次,五經普是對我省各類市場主體的經營變化情況進行的一次“精準把脈”,有利于客觀反映我省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結構和效益等情況,更好考察和判斷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實情和總體特征,有利于加強和改善宏觀經濟治理、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謀劃重大發展戰略。
五經普是對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進行的一次“問診開方”,這次經濟普查統籌開展投入產出調查,全面摸清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各類單位基本情況,掌握國民經濟行業間經濟聯系,進而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更加精準有效的政策措施,有利于促進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據了解,省財政已安排經濟普查省級工作經費2500萬元,用于全省經濟普查工作的布置和宣傳、市縣業務骨干培訓和普查用具購置等支出。為確保普查工作質量,省財政首次將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的勞動報酬及績效工資納入省級財政補助范圍,并主動承擔全省總額的50%,最大限度減輕基層財政負擔。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侯愛敏 實習生 樊文鑫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