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暨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8月28日晚在洛陽市落下帷幕。鄭州市代表團在本屆省運會青少年競技組比賽中共斬獲143枚金牌、125枚銀牌、116枚銅牌,總分7352分,無論是金牌數、獎牌總數還是總分,“鄭州軍團”均位列各參賽代表團之首,同時,鄭州市代表團還獲得本屆省運會“體育道德風尚獎”,取得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又一次在省運會上展現出競技體育傲視全省的霸主實力。
傳統強項保持優勢
縱觀“鄭州軍團”在省十四運會青少年競技組各項目上的表現,依然保持了在田徑、自行車、射擊、拳擊、“三大球”等傳統強項上的優勢。比如,鄭州健兒在田徑項目上拿下23枚金牌占該項目金牌總數的近1/4;自行車項目(公路+場地),鄭州選手摘得9枚金牌;射擊(步、手槍)項目,鄭州射手射落10枚金牌;拳擊項目,鄭州小將“拳”力以赴豪奪全部產生28枚金牌中的13枚金牌。
根據省十四運會相關競賽規程規定,為了鼓勵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項目廣泛開展,青少年競技組“三大球”項目冠、亞、季軍,分別以3金、2金、1金計,而五人制足球、三人制籃球還按金、銀、銅牌計。據此,“鄭州軍團”在本屆省運會青少年競技組“三大球”各項目組別的比拼中勇奪35枚金牌,遙遙領先各參賽代表團。
點評鄭州健兒在省十四運會上的整體表現,鄭州市體育代表團副團長,鄭州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雅滿意地說:“我們所有的運動員在賽場上奮勇拼搏、敢于爭先、不畏強手,充分展示了鄭州市青少年陽光自信、突破自我、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他們所創造的諸多佳績,是對他們平時辛苦付出、努力訓練的最好褒獎,我對他們的優異表現打100分!”
“通過本屆省運會,我們的傳統強項得到了檢驗,證明我們在這些項目上具備了一定實力。但這遠遠不夠,我們要更上一層樓,以國家中心城市的標準來審視我們的競技體育水平,使傳統強項更優,通過不斷努力,爭取在國內也要領先。”李雅如是說。
收獲不足有得有失
省十四運會,“鄭州軍團”在傳統強項保持全省領先優勢的同時,也涌現出一批極具潛質的好苗子。
比如:周培麗拿下女子少年甲組100米、200米比賽“雙冠”,楊思彤摘得女子少年乙組200米、400米比賽“雙金”,冉靈靈奪得女子青年組800米、1500比賽“雙冠”;禹景銘拿下游泳比賽兩枚金牌;拿下公路自行車男子甲組110公里個人賽、場地自行車男子甲組記分賽兩個項目的冠軍的肖煬,完成奪金“帽子戲法”,一人獨得公路自行車男子乙組20公里個人計時賽,場地自行車男子乙組3000米個人追逐賽、男子乙組記分賽三項冠軍的劉揚碩;斬獲獲女子乙組25米手槍60發項目個人冠軍,女子乙組10米氣手槍60發項目個人冠軍的周思家……
這些好苗子的產生,正是“鄭州軍團”在本屆省運會青少年競技組比賽中所取得的滿滿收獲。
作為河南競技體育的排頭兵,鄭州競技體育在中原體育事業版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除了培養出鄧亞萍、孫甜甜、李雪英等諸多奧運會冠軍外,2017年至今,鄭州籍運動員取得4個世界冠軍、4個亞洲冠軍,收獲1枚亞運會金牌、12枚全運會金牌、46枚全國二青會金牌,有6人入選了中國奧運會代表隊,鄭州市體育運動學校、鄭州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更被命名為國家重點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省十四運會,“鄭州軍團”帶入金牌數高達215枚。
除了收獲,也有不足。對此,李雅毫不隱諱地說:“比如我們的游泳項目,由于場館原因不能正常訓練,組隊不理想,成績不好;舉重、柔道重競技項目招生難的矛盾凸顯,后備人才嚴重不足,造成我們在這些項目的比賽中缺乏實力派選手。另外,我們雖然在青少年競技組比賽中取得的金牌數不少,但是也存在著尖子不尖的問題,一些奪冠選手的成績并不十分理想。此外,我們教練員的執教能力和水平,我們科研保障團隊的知識結構和水平,我們管理者的方式、方法等也有待提高。這些不足都需要我們在下一個周期的工作中想辦法進行解決。比如,我們將根據社會力量辦隊積攢的經驗,積極利用我市武校資源,力爭在更多重競技項目上取得突破。”
培養人才多措并舉
省十四運會對于“鄭州軍團”來說可以說是最艱難的一屆省運會。各訓練單位工作人員和全體運動員、教練員戮力同心、攻堅克難,圓滿完成了省十四運會的任務目標。
除此之外,“鄭州軍團”之所以能在本屆省運會上傲視群雄,更源自加強“體教融合”“科學保障”……多措并舉建立適應競技體育發展需求的體育后備人才科學培養體系。
據了解,鄭州市體育系統所屬訓練單位有學籍的學生不到200人,絕大部門的體育苗子在全市中小學。該系統發揮“體教融合”的優勢,各項目教練員走進學校,與學校體育老師共同開展訓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省實驗、十一中、冠軍中學、七中、八中、這些優秀的學校長期開展田徑基礎大項,本屆省運會上收獲頗豐;足球項目有鄭上路小學、金橋學校、三十一中、麗水中學、市九中、群英中學等學校,正是足球項目在我市多所學校的蓬勃開展,為我市足球隊輸送了一大批優秀苗子,為我市包攬本屆省運會足球項目全部組別冠軍打下堅實的基礎;近年來,鄭州市體育系統充分利用社會力量開展青少年業余訓練,創新開展市隊校辦、市隊社會俱樂部辦的模式,散打、拳擊、武術、羽毛球、網球等項目與塔溝武校以及相關項目社會俱樂部合作,撬動社會力量參與訓練,較好地解決了這些項目市屬訓練單位教練、場地、生源不足的問題;此外,鄭州市各運動隊細化訓練方案,多方選材、精心科學組訓,確保各運動隊在省十四運會上以最優的選擇、最佳的狀態參賽競技。
多措并舉的科學培養人才的模式,保證了我市高水平體育人才不斷涌現。
全民健身多姿多彩
除了設有青少年競技組外,省十四運會還設有社會組、學生組兩個組別。在反映各地市全民健身發展水平的社會組·省轄市組角逐中,鄭州市共獲得68個一等獎、50個二等獎、31個三等獎、14個優秀獎,位居各參賽代表隊前列。代表我市參賽的少、青、中、老和社會各行各業的選手用優異的成績,充分展現出我市廣大全民健身愛好者不俗的實力和向上的風采,以及全民健身在我市全面推廣和普及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未來,我們將圍繞‘三大系列’豐富市民生活、圍繞‘黃河戰略’弘揚黃河文化、圍繞‘資源稟賦’培育特色品牌。助力我市全民健身發展更加多姿多彩。”李雅介紹說。
省十四運會的大幕已經落下,成績也已經成為歷史。談及鄭州體育的未來,李雅堅定而又滿懷信心,“今后,鄭州體育人將緊緊圍繞中央、省、市決策部署,聚焦‘三標’活動,錨定全面加快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總目標,敢跟強者比,敢向高處攀,狠抓黨的建設,深化體育改革,強化工作落實,緊盯更高目標,培養更多優秀競技體育后備人才,促進群眾體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體育鄭州,扎實推進建設體育強市,為奮力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鄭州篇章,彰顯體育擔當、貢獻體育力量!”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陳凱/文 李焱/圖 洛陽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