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15日上午,參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中外媒體黃河行活動的媒體記者們車覽沿黃生態廊道,打卡南裹頭、黃河文化公園等處,被鄭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一幕幕生動實踐深深吸引。
在鄭州沿黃生態廊道(惠濟段)、黃河灘地公園,斑駁的日光在茂密的林木中游弋穿行,目之所及一片青綠,讓人宛若畫中游,媒體記者們紛紛拿出相機、手機,將視線投向窗外,一路車行一路拍,定格著黃河在鄭州流淌的無限風光。
據惠濟區林業和園林局副局長趙陽介紹,鄭州沿黃生態廊道(惠濟段),西起江山路,東至金水交界,全長約26公里。其中,黃河大堤部分沿黃綠道15.2公里、連接S312慢行道路部分約10.8公里。
“該項目整體設計突出惠濟區作為黃河會客廳、鄭州后花園的區位環境與獨特的生態定位,以城市生態景觀和田園生態景觀為規劃重點,采取自然生態系統與人工綠地生態系統相結合,喬、灌、花、草相結合,達到綠色植物多樣性的效果。”趙陽說,近年來惠濟區加強沿線區域現有林帶的提升改造、保護,布局堤北生態風光帶、堤南淤背區生態休閑體驗帶和延展區森林生態屏障帶,保持沿黃生態原有風貌;為促進黃河文化的傳播,項目結合道路交叉口、人文歷史遺址,打造不同規模層次、具有黃河文化、休閑服務功能的休閑廣場、服務驛站等生態景觀節點,建設了一個“自然風光+黃河文化+慢生活”的休閑體驗區,讓市民近享黃河之美。
“這次來鄭州,我看到了不一樣的黃河,它不似壺口瀑布奔騰咆哮,而是廣闊的,靜謐的。”從疏影路一路走來,《國家人文歷史》雜志資深記者周冉感覺自己仿佛徜徉在綠色的海洋。
“鄭州不僅把黃河治理得很好,環境也打造得非常優美,我覺得這里的黃河已經變成一個非常出色的人文景觀,它不僅有很多歷史文化層面的東西,自然景觀也很值得遠道而來的人們看一看。”站在位于惠濟區的南裹頭觀景點憑欄遠眺黃河風光,周冉有感而發。
在黃河文化公園臨河廣場和炎黃廣場,記者們爭相拍照打卡留念,感受雄渾壯美的大河風光和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武建玲 楊麗萍 陳凱